第3章 书斋谈情 通天伤世(1 / 2)

二人走进庭院,绕过假山直奔里面书轩而去。

只见左右间开满了鲜花,花朵不是很大,远处的星星点点,行走间浓浓的清香袭鼻,浓浓却不腻。

再往里走有个小树林,种有竹子、杏树、桃树、铁杉等等。

严敏严政二人天天在这里念书,对此是再熟悉不过了。

走到最里处,才来到书轩门前还未进门。

便见严敬说道:“三弟,你来看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恐怕再说不出相似第二例了。”

严斌说道:“这有何难,有花堪择直须择,莫待无花空折枝。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语罢似又觉得这两句与先两句前后对仗不妥,思有二三又将己后两句改作:“雕栏玉切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一对比起来更大觉不妙了,正要仰首出神再想出一双对句来。

忽转头却看见严政严敏站在门口。说道:“二哥,怎么没精打采的?快来做我的军师,大哥正讨伐于我呢。”

才瞧得这严斌,细软头发下是圆满额,坚挺鼻梁上是疏眉眼。正摆得一副求学似渴欲饮海的模样。

严政见了心生几分趣意,自顾走进门去寻了个茶杯,抬腿勾了凳子来坐下,淡喝了口茶又休歇了一番。

才闭眼摆起了古人诵诗时摇头晃脑的架势道:“大哥行此好事,舍弟不愿相帮。”

严斌本以为是友非敌,听到这话半天无语。只得弱弱地望着同坐在旁边的严敏,说道:“我的好妹妹。”

严敏深知他是个书痴,心里想着若是不说与他,他必是好一番死赖缠。但若是轻易说与他,岂不是自开塞水之闸,以后还不知是哪般没完没了。故意说道:“以后姑娘我研墨的事情可是有着落了?”

“有、有。”严斌点头道。

只见严敏来回忖度间,神色一亮、眼带新喜。

右手掌捏成一阳指状,忽齐眉忽比肩,忽衬颚忽点空,一字字道:“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刻难为情。眼前分明外来客,心里却是旧时友。”

一时间四人说话。

严斌想着此对二句自然甚妙,只是后两句不是特别上口。不比先前大哥那两句人尽皆知。忽心内一明似喜似悲朗颂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大哥,可妙了?”

平日间本来就愁山感水的严政听得这般诗词朗诵。虽一时间觉得这双句对的甚妙,但也略微感伤起来,说道:“世人只闻书上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便各自称好,我偏不赞同。我看还是人生若只如别离的好。想想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红颜不是初见就开撕的!若人生只如初见岂不是金玉良缘都错过了?若人生都只如离别,那一见如故的自然不讲,那一见开撕的自然懂得珍惜,那仇不共戴天的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了。要知道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去,其鸣也哀’。那之后人间怕是恶不存在,珍惜满天了!”

严斌听得如此鲜言,真真有理,点头称好,自叹平日勤学苦读无奈心少一窍,总是比之不及、差有毫厘。

严敏见这二人一个伤感一个落寞,往严敬处使了好几个眼色,无奈对面是个大木头,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只得开口强笑道:“大哥,你看这两位哥哥演的可作是否极泰来的经典桥段么。”

这严敬生的是:国字脸首长发廊,厚嘴唇上高鼻梁,一对八字浓青眉,两只平眉蓝目瞳。双目间透出一种淡蓝的清明。乍一看还道他聪明人,细相处才知是糊涂肠。这时听严敏之话恍然明白过来说道:“对对对,好景不长。好景不长。”

三人见严敬话语间有几分呆意,还略带几分囧态,乐得开颜笑出声来。

四人语意大开,畅谈开来。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才说这又道那的,都是一些诗词歌赋文人雅词类的,说了有半日,才有渐渐了些语尽之感。

这时严政又叹道:”繁华荣辱不过一世,唯有文章经国通达千秋。“

严斌平日间只见严政喜欢玩乐花草,可每每有感而发时都必是伴着新词骇语。心内暗赞,又细细品味。且不说此二句如何奇妙,只断章取义。

若说文章二字,心想自有记忆来,都在这山上读书写字,自然深得其义。要说繁华吧,师父平日里常严厉训斥不准私自下山,自然没有见过外面繁华世界。虽有书上云云如何如何,终不曾亲眼看见,竟也不能完全想象。疑惑的是什么样的繁华竟能和文章比肩,究竟是不得繁华二字要义。

正要请教严政师兄,话未出口。忽听得严敏笑道:“看我俩只顾着和你们阔论谈词了,差点连正事都忘记了。师父方才啊,让我们一起下山去寻一个叫东风斋的地方呢!”

严斌满脸疑惑问道:“下山?那东风斋?师父怎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