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飞云会(2 / 4)

有,活下来就不想死了,最好的死法当然是老死。

他还是没有勇气赴死,又不愿低声下气求饶,只好沉默。

秦王冷笑:“难怪你会丢了赵国。”

赵迁不小心又怒了:“我丢了赵国?”

他环顾四周,曾站立于此的赵国文武,换做了秦国的利刃智囊。

文有昌平君、李斯、张苍,武有尉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蒙毅、李信、任嚣、辛胜。此外,就连赶车递水研磨代笔的侍从赵高,都有翻云覆雨的本事。

这些尚能见光,还有不能见光的。

那人,站在蒙毅身侧,应是秦王亲信。

脸上的剑伤和刀疤渐渐淡了,露出了原本俊美的容色。

赵迁还记得自己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将命运寄托在他的一柄剑上。

他曾有多感激此人,感激他手刃心腹大患李牧,甚至不顾游士身份将他留做近卫。

若非韩仓生妒将他赶走,或许赵嘉逼宫那夜不会那么狼狈,赵迁曾有过此想。

直到那人趁夜入宫擒王,直到他以功臣身份站在秦王身边,赵迁才深觉可笑。

“你用龌蹉手段夺了我赵国社稷,怎配指责我丢了国?!”

“兵不厌诈,你没听过?”

“我只听过,多行不义必自毙!”

“可惜自毙的是你。”

“终有一天,会有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赵迁情绪太过激动,唾沫星子飞溅,喷了传话的赵高一脸口水。

赵高没有去擦,多年阅历告诉他,在秦王眼皮下侍奉,最好不做小动作。

其实他擦擦也没事,毕竟秦王此刻并没有心情管他,因为赵迁简直太讨厌了。

“吠犬不咬,咬狗不叫。”

“豺狼行径,天不恕你。”

“无能才会怨天尤人。”

“无耻就能横行天下?!”

“兵者诡道,哪里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是你亡了国,不是寡人。”

亡国之君本身就是最大的耻辱,可赵迁觉得这辱并非自取。

“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小人觑位,是天亡赵国,非我之罪!”

秦王终于震怒:“既是天亡赵国,何不跪受天命?!”

赵迁吓了一个激灵,强装镇定仍旧死犟:“天命不在赵,也未必在秦。”

他等着秦王再次暴怒,结果这人又没发火。

他一挥手,郎中令蒙恬命诸郎将赵国旧臣“请”上殿。

“看看,看看为你卖命的人。”

顺着秦王的手指,赵迁看到了哀颓的文臣和残疾的将军。

李牧被诛,人没能来,长子李泊被扶进殿,怀里揣着李牧来不及写完的那份血书。

赵葱阵亡,也没能来,小侍卫赵佗捧血衣入见,小兵脸上的疤有牡丹花那么大。

被俘的南军主将颜聚断了一只胳膊,战场上活过来的没有一副完整身躯。

别时尚是君臣,再见俱是阶下囚。

“国有伤,臣不敢瞑目。待河山无恙,自当含笑黄泉路。”

这是李牧的一半遗书,赵迁哭了,抱着书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显然,秦王没那么好心让他们君臣叙叙旧情追忆过往。

“人是你杀的,平个反吧!”

赵迁收住悲哀愤然怒斥:“姚贾诬陷,他下的手,该认错的是你!”

秦王都快被这傻子给气乐了,既然再送我一个功劳,不要白不要。

他走到李泊跟前,把姚贾的上书递过去。

这份书与影将军故意留给李左车的那份一字不差。

“功名利禄,人之所趋,李牧者,非人哉!其人忠正如此,终不可为我王所得。言诛其身,则污其名;不污其名,则臣负君。思及再三,贾不敢因一己之私而损天之道,唯上察之。”

姚贾的评断七分真挚,秦王的话十分诚恳。

“姚贾所言,半虚半实,障眼法而已。寡人恨武安君,寡人亦慕武安君。武安君之死,秦人难辞其咎,但是不得不为。”

赵迁冷冷一笑:“这就开始收买人心了?”

“人心难求,若能买到,秦国之幸,寡人之幸。”

“虚情假意!”

赵迁第三次送人头,秦王却之不恭,也告诉赵迁一个道理:虚情假意好过无情无义。

秦王入赵颁下的第一道正式诏令,就是恢复李牧的武安君爵位,并由其子李泊袭爵。

李泊没有接诏,作为父亲的智囊,他明晓秦王的意图。

“秦王美意,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