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宾索布拉提前一天访华,李凡、潇潇等人也是临时得到通知的。
外交部的车子离开了京大的校园后,同学们接下来一连9天也再没见到过他的身影,大家获知李凡的动态,也只能从《新闻联播》中偶见身影,或者在《华国日报》《新华日报》等权威报导中发现他的踪迹。
索布拉来访的当天晚上,春城市,李家超市内格外“扰民”。
李妈将电视的音量放得大大的,整个1平的超市内声音隆隆。
现在是晚上6点4,李妈一边给顾客找钱一边斜眼看着电视,她对李爸道:“你说小凡让咱们看《新闻联播》究竟干嘛?难道是《新闻联播》要报导他新书上架开卖的事情?”
李爸皱眉,“不能啊,《新闻联播》报导的都是国家大事,小凡出本书也不至于啊,是不是小凡又发现国宝了?”
李妈大喜,激动地一拍桌子,“嘿,有可能!上次捡漏个杯子,这次能捡到什么呢?我打电话问问。”
李爸摆了摆手,“你别打了,孩子说了,这1天内没大事儿尽量别打电话,可以给他发信息,他有时间给咱回复。”
“嘿,瞧给他牛的,亲爹亲妈都得预约啊?”
店员道:“李凡是不是总神神秘秘的,就叫咱们开电视看新闻,可也不告诉看什么啊。”
“这小子就会故弄玄虚,就像老娘多爱看他威风似的!”李妈说罢,又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大了几格。
晚上络电视去了。
学校寝室永远是最热闹信息交流最快的地方,此时,几乎每一间寝室都在热议着。
36寝几个人也终于可以放下“枷锁”,帮李凡狠吹一波了,这阵子可是把他们憋坏了。想要和别人分享,却又如鲠在喉,这种感觉太难受。
马强的头皮还在阵阵发麻,“虽然就只有几个镜头而已,但看着真的好激动啊。”
丁龙:“这就是李凡和其他明星不一样的地方,他既能接得了地气娱乐大众,又能拔高姿态逼格满满,这才叫牛逼!”
王川激动地道:“就单单这点,李凡就不是其他明星能够相提并论的!破天荒啊,华国有明星出席过这种场合么?有么?”
马强道:“我觉得,李凡不是以明星身份被外交部选中的,你们听人家记者介绍,先说李凡是杰出青年代表,再说李凡是著名学者,最后才是艺人,大家注意这先后顺序!”
……
仅仅累计1秒来钟的镜头,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的最好素材,各大新闻媒体对此的报导铺天盖地,极尽夸赞之能。
粉丝们激动坏了,然后继续用他们庞大的力量,将李凡轻轻松松地推上了各种热搜头名。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受邀陪同的人员中还有潇潇呢,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住呢,却没什么人报导。
如果李凡不在这陪同人员中,可能无人会特别关注随行人员中的潇潇和赵建民。
坦白地讲,李凡特殊的多重身份、广大的粉丝群体以及巨大的话题流量,哪怕他在街上卡个跟头,也会闹得全网皆知。
接下来的1天内,李凡的亲朋好友们天天守着《新闻联播》,结果在第二天又看到了李凡的身影,这次有特写镜头了,他们一行人在逛故宫,索布拉的身边就是李凡,并和他亲切地交流着。
李凡全程英语中,偶尔还蹦出几句马里加语,引得索布拉连连挑起拇指。
这马里加语是从翻译官那里学到的,以李凡的天资,翻译官姐姐教什么会什么,就是时间不够大家太忙。
如果提前准备充足的话,弄不好李凡就在自己的语言库中填上第1种语言了。(普通话、英语、东北话、粤语……)
9天后,索布拉最后一站是京城大学,他要在这里做一场演讲,《我的梦想》。
这天早晨,京大大礼堂内座无虚席。
主持人:“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尊敬的索布拉先生和大家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和毕生梦想。”
索布拉上台演讲,陈述他半个世纪的不屈奋斗和终身梦想,说到动情处泪眼朦胧。
最后,是学生提问环节,有学生站起来问新一代的学生应该如何在生活的困境中不忘初心,坚韧不拔。还有学生问,在华国这几天的时间内,什么事物给他的印象最深刻。
涉及到这个问题,索布拉先说华国的经济进步之快国力之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公民受教育水平,远超他的想象,辉煌的古代文化让他深受震撼。
并且格外强调,说李凡这个青年让他刮目相看,赞赏他见识广博,风趣幽默,谈吐不凡,是他这些年见到过的最出色的年轻人之一,他说他非常惊叹华国青年人的国际视野,并说华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一定是建立在千千万万的李凡这样的年轻人的奋斗上。
最后,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