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早朝,赵匡胤详细询问了府库收支及赋税收缴情况。得知国库虚竭,赵匡胤陷入了沉思。
数日后,赵普交来一份名单,名单上各人按往日功勋及在政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一一备注,非常详细。
次日早朝,赵匡胤就按赵普所具名单上众人一一做了分封。可是拥立赵匡胤的功臣勋贵,原是贪图富贵的,对赵匡胤优待后周旧臣,心中不免有些抵触,新贵旧臣自然少不了会有一些摩擦。京城巡检官王彦生自恃拥立有功,意气骄横。一次,半夜三更去敲宰相范质的门,要宰相接风慰劳,想趁机敲诈一笔银子。不料,范质并不因为自己是后周的旧臣就甘心低头三分。略敬几杯薄酒之后,随即撤饮,分文不给。第二天,范质还告了御状。赵匡胤当即毫不留情地罢免了王彦升的禁军职务,以示惩戒。此举得到了众多后周旧臣的赞许,对新朝廷也由狐疑观望转为拥护。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赵宋王朝的不满与冲击。当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诏令传布天下,也并不是四方臣服。肩隆初,后周开国功臣,镇守在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素怀野心,首先起兵反抗。此后又有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抗。但是他们都未得到京师或其他藩镇的相响应。起初,李筠还自信的说‘我乃周朝宿将,与世宗(柴荣)义同兄弟,京师禁卫俱是我同僚及部下,必将倒戈来归’岂料,赵匡胤棋高一着,早已通过任用旧臣的策略,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赵匡胤率军亲征,各个击破,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将反叛平定了。此役一举镇住了内、外的反抗势力并稳定了政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