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飞龙在天 二十(1 / 1)

五代以来,地方州县长官多数由武人把持,对此,赵匡胤一概任用文臣担任。不许武人干涉地方政治。他说‘五代藩镇肆虐,老百姓深受其祸害,朕今用儒臣办事者百余人分治大州、大县。纵然这些人都贪污昏浊,亦不及武臣十分之一那般成害。’重用文臣,官府机构就需要不断补充大批的儒臣。那么,大批的儒臣从哪里来呢?赵匡胤对科举制度也相应地加以改革。规定不论家庭贫富、世族高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应举。科举考试范围的扩大,使有才学的人不至被埋没沉沦,其次确立复试、殿试制度,以杜塞势家权贵私人请托的侥幸之门。

自开宝八年()起,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他言道‘以前登科及第之人,多为官僚势家所占。使得出身孤寒的读书人不容易获得做官的机会;如今朕亲自临试,全凭各人才学定进退。’自此以后,殿试即成定制。由于不重门第,因而得人;使大批有才能的读书人进入朝廷。科举场代替了战场,成为主要的名利角逐的场所;孤寒之士,一旦进士及第,如登龙门,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人人称羡。赵匡胤深知重武轻文之风已久,教育须从娃娃抓起,他命人做了<神童诗一首,教坊间小儿传诵。诗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诗一出,立时被当时小儿奉为金科玉律反复诵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