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如今陈王带领义军,推翻暴秦,恢复楚国,当真是名留青史之举。我周文愿意用这剩下不多的时日,追随陈王,为恢复楚国贡献自己的生命。”
陈胜听得甚喜,道:“周文将军对出国的衷心当真是天地可鉴。来,一起饮了此杯。”说完,和众人一起端起酒杯喝光。
蔡赐起身对张贺笑道:“久闻张贺将军带领一帮人劫富济贫,想必也是嫉恶如仇,敢为百姓出头的人。”
张贺起身笑道:“蔡丞相过奖了,山野村夫一个,带领几个弟兄拦路抢劫,打家劫舍而已。”
蔡赐道:“张贺将军真是谦虚。张贺将军武艺高强,附近的百姓对张贺将军劫富济贫的行为深有口碑,这是众人皆知的。”说完转而对陈胜说道:“大王,我看加封周文、张贺为将军,即刻起为大王效命如何。”
陈胜喜道:“周文将军已经表态允许,不知张贺将军意下如何。”
张贺起身拱手道:“大王,张贺一山野村夫,蒙大王宠爱,加封将军,必当誓死追随。”
陈胜甚喜道:“如此最好。周文、张贺即刻加封为一品将军。”
蔡赐起身向周文、张贺两人贺喜,转而对陈胜建议道:“如今吴都尉的大军久攻荥阳不下,依我之见,应该即刻派周文带领大军直逼咸阳,咸阳告急,荥阳可破。”
陈胜略一思索,想起周文曾经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应该知道这么做合不合适,便问道:“周文将军意下如何?”
周文拱手道:“属下寸功未立,远领军前往。”
陈胜大喜道:“甚好。如此便调拨4万军马让周文将军率领,直逼咸阳。张贺将军就留守军中,作为都城的御用守将,保护都城的一方的平安。”
众人在下面一齐拜道:“大王圣明!”
话说到武臣率领张耳陈余大军北征赵地,渡过白马津,越过黄河,每到一地,武臣就到各乡去游说,“秦国的乱政酷刑残害天下百姓,已经几十年了。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按人头收缴谷物,用簸箕收敛,用来供给军费开支,财尽力竭,民不聊生。加上严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父父子子不得安宁。陈王振臂而起,首先倡导天下,在楚地称王,纵横两千里,没有不响应的,家家义愤填膺,人人斗志旺盛,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县里杀了他们的县令县丞,郡里杀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如今已经建立了大楚国,在陈地称王,派吴广、周文率领百万大军向西攻击秦军。在这时不成就封侯大业的,不是人中的豪杰。请诸位互相筹划一番!天下所有的人一致认为苦于秦国的暴政时间太长久了。凭着普天下的力量攻打无道昏君,报父兄的怨仇,而完成割据土地的大业,这是有志之士不可错过的时机啊。”这一番话说得围观群众哥哥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各路英雄和豪杰都觉得说得很对,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大楚军。赵地百姓一听说原赵国的名人张耳陈余都在辅佐大楚军,于是也纷纷表示要加入。于是武臣收编军队,扩大队伍,一下子就扩充道十几万人的军队。
张耳陈余看着军队一下子壮大起来,想到单靠这样的一个出征将军的名号很难号令这么多的人,于是张耳建议道:“将军,我们的军队扩充道十几万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将军所辖的编制了。如今陈王做了大王,您应该采用个别的名号才能更好的编制军队,方便管理啊。”
武臣道:“也好,重整编制,可以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得到提拔。”
陈余道:“不如将军自立为武信君,如何?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军队。”
武臣喜道:“甚好。”于是,武臣便自立为大楚北征武信君,各将领依次各升一级,不少有才能的贤人良将得到了提拔。
武臣自立武信君以后,便让手下的将领一鼓作气,一连攻克了赵地十几座城池,传达大楚军的税收政策和铲除暴秦的决心,赵地百姓无不欢喜。败逃的秦军纷纷投靠一些坚守比较牢固的城池,不敢出战,死守以待救兵。一些城池的秦军军官见农民起义军如此厉害,便望风而降。声势浩大,就只有范阳城市目前急需攻克的了,可是范阳守丞就是不肯投降,城中百姓纷纷咬牙切齿,对范阳府令不肯降的做法很不满意。武臣便带领大军朝着范阳城方向而来。
范阳有一术士,名为蒯通,此人生性喜欢占卜,又不会溜须拍马,但是是个大胆有心智的正直人。蒯通听说张耳陈余效命于武信君手下,便想:武信君有良才辅佐,范阳城百姓也该是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时候了。
于是蒯通便拜见了范阳府令,要求一定要亲自面见府令。大厅之上,府令问道:“蒯通,你为何一定要亲自面见我?”
蒯通对范阳令说道:“我私下听说您将要死了,所以前来表示哀悼慰问。虽然如此,但是还要恭贺您因为有了我蒯通而能获得复生。“
范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