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武陵赋闲(上)(3 / 3)

忍不住哭了一场,亲自把老人葬礼。我本来要带他回去,他却改了主意,要为老人守灵。我拗不过他,只好拜托右贤王照看一下。

匆匆回京,许多事都来不及料理,一开始来往信件频繁,辽东那边,京城这边,弄得我手忙脚乱。但是来不及感伤。等到消停下来,也就只剩下感叹了。

午饭时,我拜见了楚云公。老人只是呵呵笑着让我起来。肃然起敬的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一顿饭吃得索然无味。

饭后,楚云公带我登上了山巅。背着阳光,俯瞰着青翠欲滴的山麓,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

“你看到大江了吗?”楚云公问。

云气不多,视线很远,向北眺望,武陵城的不远处,大江如一条裙带静躺在平原上。

“能看到。”

“大江造就了这江汉的沃野千里,养育了这千万百姓,但一朝发狂,这一切就会毁于一旦。”楚云公说。

“您的意思是......”我不明白。

“所谓治,疏也,疏江河则丰,疏百姓则天下平。国如大江,治国如治大江,江有平时,国亦有平时,江有乱时,国亦有乱时,江乱,如何治?”楚云公忽然发问。

“嗯......江乱,应防患于未然,若已乱,则补救,收民与财于高处,力挽巨损,而水终有退时。”

“是以国乱,亦应防患于未然,若已乱,则划地收民,治理一方,而天下终有一统。”

“公之大道,晚辈明白了。”我拜服。

“大江之险,险于荆江。你可有良策?”楚云公再问。

早就听闻荆江乃是大江命脉,荆江溃,则江汉尽为泽国,所以在南渡时,我就顺便考察了一番。“荆江之险,险在九曲,江水奔流千里而来,遇九曲而阻,回流倒灌,水即漫。而江堤已成,若治荆江,为今之计,则连九曲,建高堤,一旦水漫使荆江为直道,如是江水可一股而下,顺畅直至东海。”

只是将九曲连接起来,必定要把大片农田土地划入洪泛区,不免可惜。

“虽好,但不完备,可行,但非上策。”楚云公给了十二字的评价。

在山中逗留了数日,楚云公在一日清晨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君已流连至久,适回。

既已下了逐客令,我自然该离开了,只是不知数日过去,武陵城里可有变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