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武陵赋闲(下)(3 / 4)

觉地朝头顶看去,刚好看到蓝翎剑旋转着似是被弹飞出了院墙而顺势便回到了我手中。

快走,大路上有一队人来了。杨蓟忙说。

我狂奔上大道,迎面便是一队骑兵,尘土飞扬间,我看到了刘天佑。

“殿下!”我呼喊。

“先生,可追上你了!”他喜道,转而发现我的狼狈,便问发生了什么。

原来刘天佑与我分别之后,觉得我可能今日就会离开武陵,便想着再送我一程。调转马头,他立刻跑到北门那里等我,却怎么也没等到。于是一面让城守见到我一定要留住我,一面又到别门去打听我的行踪,最终在东门得知我追着一个少年出去了。刘天佑心生警觉,便带着一些守城卫士追了过来,这才遇见了我。

我将事情与他说了一遍,他立即命人入寺去抓人,还命人回去再调些人马。我请他务必不要伤到那些孩子。

晚上在刘天佑府上,亲卫过来报告说,虽然逃了几个孩子,但大部分都被抓住了,询问我们要如何处置。

刘天佑看向我,我说:“先把他们带上来。”

卫士领着被串联绑在一起的少年们上来,第一个便是那大佛下的少年。

我走上前去,卫士却拦住了我不要我靠近,“先生小心,这小子厉害着呢,伤了咱好几个弟兄。”

“嗯?”我有些奇怪,农家的孩子怎么会武?“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秦铠。”他回答。

“你的剑法跟谁学的?”我接着问,早些时候杨蓟告诉我,他的剑法能够防住蓝翎,还把它给弹开了。

“我不能说。”他拒绝。

“你放心,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单纯想知道你的剑法跟谁学的?”我和气地说。

他犹疑地看着我,终于还是道:“一个游侠而已,我说了想必你也不知道。”

游侠?碰巧我就碰见过两个。不过再追问下去也没有意义,有些事还是不要追根问底的好。

“你们为什么要聚集在城外不回家呢?”还是我最初的问题。

“家中贫乏,只能出来自谋以分忧。”他有些沮丧地说。

“你家田地呢?”我问。

“虽有,但无人耕。”

“为何?”

“家父征丁,家母病重已逝,祖辈不久前也都去了。”他面上隐隐透着一丝难过的神情。

“你们呢?”我问向其他少年。

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皆是父辈被征,祖辈年长乏力,家中纵有良田也无力耕作,因此不得不外出谋生养家。但他们毕竟年幼,多不能找到合适的活计,不少又被雇主坑骗,这才被逼为偷盗。

“殿下?这征兵之事你可知道?”

“自然。我与兄长奉命在此练兵,但正值新旧交替,老兵多退,这才大力征兵。只是不想竟造成这事。”

“征了多少?”

“三万......”他有些犹豫。

“武陵壮丁有多少?”

“十数万吧。”

“这十数万还包括正在服劳役的吧?”

他点了点头。

“国之根基在农,井田得耕,粮则丰,粮丰****无忧,民无忧则天下定。大肆征兵,使壮丁离田,独留妇孺老弱,谈何耕作?岂不是自毁根基?殿下不知此理吗?”我质问。

“先生此言极是,只是征兵与数量皆由兄长定夺,朝廷也已批复,我二人实在没有多想。”刘天佑惭愧道。

“如今童子留守,使妇老何以教?不学不耕,不知孝敬,疏于严而溺于宠,既骄既躁,流于乡野,多生事端,实乃家国隐忧。殿下该如何是好?”我再问。

刘天佑红了脸,“先生但说无妨,天佑愿闻。”

“我亦不知......”我哀叹。

“啊?”刘天佑愣住了。

“先把他们安顿起来,务必好生看管。”我吩咐道。

刘天佑使了个眼色,卫士们便把他们带下去了。

“早闻先生在辽东贤名,近年又治理司隶有方,今日怎犯了难?”刘天佑不解。

“此事不似往昔,实在有些棘手。”

“听闻先生曾收留辽东流浪少年十数人,皆有才能,今日何不效仿?”

“非也,辽东的那些孩子已是无家可归,这才不忍收留,而今这些孩子有家有亲,岂能夺爱?”

“先生深思熟虑,天佑佩服,只是现在进退两难,当如何?”

“容我想想。”

“掌柜的在吗?”我找到卫家在武陵的粮店。

“你找掌柜的干吗?”伙计不耐烦道。

“我......”我刚开口,里面就走出来一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