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小说就此结束,作为作者,也算是圆满填上了一个坑。既然大家都看完了这一长篇,那也请再腾出时间看看我这一段“废话”。这算是对小说的总结,也阐述一下我的写作用意。
首先说说这篇小说的世界观。
小说没有构建出光怪陆离的世界,主角所处的世界跟我们现实世界是一样的,同样处在地球。我虚构了言城和宁朗市两个城市,这里没有魔法,没有修仙,没有超能力,作战用枪,从三楼掉下来会受伤,跟我们的现实一样,一切以科学为主。
题材选取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伦理题材,“我们要如何证明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所以我就反过来问“我们要如何证明自己所处的世界是虚假的?”很显然,第二个问题在小说中有了答案,主角在现实世界发现了程序的漏洞,也就是bug。
这个设定就很有意思,联系我们的生活,偶尔会看到不可思议的现象,然后我们想要去调查的时候,就会由于各种原因被阻挠。那么会不会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实这个程序的bug,然后系统设定NPC阻止我们调查。又比如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报道,某某某具有超能力,人体自燃,汽车飞到树顶,双头蛇。这些报道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由于我们受到这个世界的科学教导太多,会默认它们“只是不可思议”,严谨的人更会质疑这个报道的真实性。所以一来二去,也就不会有人发现现实世界的漏洞。当然,就像文中所说,或许也有存在发现了bug的人,他们不能用已有科学解释那个现象,就会将照片传到网上。然后他闹得过大,系统判定危险程度过高,于是对他进行制裁。这一点就像是文章中的“李建军”,他发现了太多,系统一直安排NPC欺骗他,为了防止他闹得过大,就给他扣上了“被害妄想症”的帽子。一个警察说的话我们会相信,但是一个被害妄想症患者的话我们就不会相信,反而觉得他是个疯子。(由此推理,很可能精神病院里面的某个人类就是知道了某个bug,于是被系统关押在内。我们被NPC蛊惑认为他是疯子,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被蒙在鼓里。)
说到系统,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另一个设定,NPC。在文章结束时揭露了真相,三个市的人类数目不超过1020人,算上死去的会更少。本文里的NPC与其他文章的NPC不同,当下比较流行的题材是机器人或者某个程序因为什么原因拥有了思想(也就是人工智能),再以人工智能是否有人权进行一番伦理博弈。但是本文不同,在我所构建的这个世界,程序就是程序,绝对不会有思想,绝对不会。比较典型的就是“钟小雨”,钟辛庭的女朋友。不管她表现得如何可爱,如何有灵动,形态如何丰富,但是我就一直强调,她从始至终都没有思想。她会哭,会笑,会生气,会开玩笑,但她只是一个像电脑一样的NPC(这点很重要)。主角一开始就是发现身边都是这类没有思想的NPC,才会感到虚假,产生要逃离这个世界的想法。
所以整篇小说的世界观就出来了。由程序构成的世界,存在若干不完善的漏洞,大部分“人类”都是没有思想的NPC,主角就生活在这个世界。
这篇文章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尽管战斗不断,但这个世界没有坏人。
介绍完了这个世界,接着来说说小说中的人物。
钟辛庭
钟辛庭是小说主角,真正意义上的普普通通,没有庞大的背景,没有太厉害的能力,也没有超高的智商。让这样的人成为主角,那自然是为了增强代入感。
我将小说分为三部分,也就是我断更的节点。
一开始主角很颓废,就如同大多数人如今的生活现状(曾经的我),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偶尔打打游戏,几乎就是碌碌无为。这时候主角处在调查派,跟调查派的众人一样,厌恶虚假,希望摆脱这个世界回到真实。至于回到真实之后要做什么,他也不知道,可以说这时候的主角是迷茫的。
到了中期,受到林可的开导,渐渐的探知到内心的渴望,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他开始直视自己喜欢钢琴这一件事。此时他还在调查派,不过已经对这个世界开始产生了感情,渴望离开的心态逐渐平复。“庆月号”上的读档轮回事件,正是因为主角注意到那本《琴梦》才得以解决。这里不难看出,《琴梦》指代的就是梦想,在无尽的轮回迷茫之中,主角因为感知到了内心的那份渴望,所以找到了方向。在那之后,主角因此真正的找到了生活目标,开始理解保守派的思想。
小说末期,主角已经认识到了心中的渴望,但又由于种种原因,钢琴一事被推脱。所以后半期指代的就是有些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又由于工作什么等原因一推再推,逐渐的荒废。主角看似掌握了很多bug,脱离了无趣的人生,实际上他依旧没有挣脱束缚他的枷锁。如果把调查派当做是公司,那么调查这个世界就是主角的工作。文章末尾揭露的真相就说明一件事,“天才”们自以为被那些研究人员束缚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