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东义军 讨董联盟(1 / 2)

李儒讲三国 彭大将军 2648 字 2017-08-13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发出后,好友张貌鼎力支持。并携其弟广陵太守张超,一起率军会盟。

另外,在袁绍的鼓动下。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山阳太守袁遗;纷纷率军会盟。

与此同时,曹操的书信也已经到达了兖州刺史刘岱手中。比起乔瑁、张超,等郡守而言,兖州刺史更具备实力与力量!

且说刘岱接到曹操的檄文后,立刻调拨兵马,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扬言道:“我刘氏的江山,何时轮到一个外人指手画脚!”

袁绍自从与董卓闹翻之后,便来到了渤海郡。这里是冀州的地盘。而冀州牧韩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绍便在此处大肆招兵买马。

袁绍逃出京城后,董卓因为忌惮袁绍的号召力,便趁机封之为渤海太守。

不过,董卓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袁绍联络袁术、袁遗两兄弟后,又鼓动冀州牧韩馥,前来会盟讨伐董卓。

冀州,乃天下第一大州。这里地广民丰,兵粮优足。韩馥在得到袁绍的邀请信后,便召集心腹前来商议对策。

见心腹聚集的差不多了,韩馥出声问道:“如今袁绍欲起兵讨伐董卓,我们是相助于袁绍?还是相助于董卓?”

韩馥话落,下面一位儒雅中间朗声而道:“今兴兵为国,何来袁、董之说!”

韩馥听后挠了挠头,尴尬道:“子惠说的没错。不如我们直接率军攻打洛阳。先擒了董卓如何?

刘子惠听后沉声道:“兵者凶事,不可为首;我们还是静观其变的好,待大势所趋后,再加入也不迟。”

“嗯,就依子惠所言吧。”

事隔半日,韩馥得知会盟的有刘岱,后将军袁术等人后。便回复袁绍,说愿意出兵相助。

于是,曹操的慷慨激昂的檄文,加上乔瑁的密诏,一时间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号召,开始了出兵会盟、讨伐董卓之路。

其主要人马为: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渤海太守袁绍,山阳太守袁遗,后将军袁术,东郡太守乔瑁等人。

一切安排妥当后,曹操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大会之上,旌旗飘扬。高台之下,千军万马挺拔而立,尽显波澜壮阔!

曹操身处高台,朗声而道:“****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臣曹操今奉天子诏书,特此歃血为盟。誓欲匡扶汉室,拯救苍生!”

曹操说完便划破手掌,将鲜血滴于酒中。

紧接着,刘岱振声说道:“臣刘岱,今日歃血为盟。誓欲匡扶汉室,拯救苍生!”

“臣韩馥,今日歃血为盟。誓欲匡扶汉室,拯救苍生!”

众诸侯歃血为盟后,血酒一饮而尽。

其中,河内太守王匡说道:“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我众诸侯举义而来,必立一盟主;众人皆听其调遣,然后进兵。”

刘岱闻言,开口道:“王太守说的没错,只是这盟主之位,该由谁来担当?”

刘岱的话,让场面陷入了宁静。

片刻,有一人出言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由此人做盟主,我等心服口服。”

众诸侯听后,不少人都点头附和。

袁绍闻言连忙道:“我袁绍才疏学浅,何以担当如此大任。人言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我看这盟主之位还是由曹操来当的好。”

曹操见状一摆手,拒绝道:“本初兄乃我朝名相之裔,如此显赫的声望,乃是我盟主的最佳人选。本初兄就不要推辞了。”

众人听后,纷纷赞同。

袁绍见状,便出言道:“既然诸位英雄看得起我袁某,那么这盟主之位,便有我暂时担当。等大家有了合适人选,可另行选举。”

“我袁绍既然被推为盟主,必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常言道国有常刑,军有纪律。还望诸位服从领导,勿得违反。”此时的袁绍英姿勃发,身躯伫立于高台的中央,长发无风而动。其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不少人为之折服。

随后,袁绍自称车骑将军,并为在场之人加官进爵。曹操,也被袁绍封为奋武将军。

众诸侯齐聚陈留,曹操为此杀牛宰羊,欢宴三日。

酒宴之上,曹操出声问道:“袁盟主,如今天下英雄齐聚陈留,不知袁盟主接下来作何打算?”

袁绍被问的一愣,接着不答反问道:“孟德的意思呢?”

“董卓表面上凶悍,其实就是一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