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钱是个问题(2 / 2)

新中华1873 东非浪子 2724 字 2016-05-27

早在来台之前,夏云桐就与沈葆桢商量好了,将来他推荐一批学生,通过沈葆桢的安排,能够进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贝锦泉也答应会让这些学生在其船上实习。

夏云桐希望能培养一批苗子,为将来能到欧洲海军学习打下基础。

鸡笼城,就是未来的基隆市,原为凯达格兰族聚居之地,格兰在闽南语中发音近似“鸡笼”,由此得名。

此地是一片温暖湿润的小盆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港湾,入口处有桶盘屿横扼门户,成为天然的防波堤。

鸡笼原本只是个小渔村,1860年天津条约后,正式开辟为商埠,人口渐多,此时已经成为一个人口近万的城市,但在行政区划上,还只是淡水厅下属一个只管渔税的河泊所,连县都不是。

鸡笼城南有一座小高地,名叫寿山,是城区的制高点,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区,山侧都是开垦的水稻田。

7月23日,是鸡笼城的大日子,就在寿山之巅,辉煌的奠济宫正式落成,成为鸡笼城的地标性建筑,这是漳浦移民为纪念先祖而建,开光仪式时万人空巷,几乎所有居民都来看热闹,寿山脚下水泄不通。

主持仪式的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正是颜家的家主颜寻芳,被一大群家丁簇拥着。

他人如其名,一向自命风流,刚讨了个年纪可以当孙女的姨太太,在鸡笼城更是欺男霸女,随心所欲,连当地的吏目都得看他脸色,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嘉庆以后,政府开放了移民活动,有力量的人士,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开垦的特权。所谓“垦户”,得到了垦照,在官方特许的条件下,他们可驱迫番民,甚至夺取番民的土地,招纳大陆的“罗汉脚”(单身汉),大规模地开辟田园。

在这些有势力的人士手上,台湾的土地制度发展为三级制:垦户是业主,第二级是从他们手上分领的租户,领导劳工,组成垦殖团体,在这些垦殖团体下面,才是劳动的佃户。

垦户、租户、佃户,三个阶级,分层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那些垦首,领有垦照的势豪之家,可以拥有数万亩的土地;每年收的租税,可以达到十几万石。这种土地制度,毋宁说是原始封建体制。那些大垦户,俨然是一方诸侯,手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而已,像颜家这样的四大家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