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平时用的临时茅坑早已水漫金山,加上本身是露天的。郑晓龙不得不竭力忍受着,用合适的步伐返回砖窑,拿起工友的一把长柄油布老式雨伞,冒着风雨进入露天茅厕所在的树林里。没办法,一切的一切都是凑合。
连日大雨,将习惯重体力劳作的一干人折腾的懒洋洋的,简直难以看到一点朝气。在临时床铺上以各种姿势熬到上午九点左右,才不得不在李高铧、牛德发等人的吆喝下,逐一起床到厨房帮忙。一时间,厨房人满为患。除却能真正帮上忙的人手,其余多半开始打扑克。
因为下大雨,李高铧也没有安排牛德发到街上去买菜。昨天分到的猪肉等基本已经被加工熟,仅需简单处理即可食用。新鲜蔬菜只有在砖厂空地边上种的南瓜、冬瓜,以及少量青菜。由于雨水多,种的数量很有限的西红柿、辣椒等,都处在被雨水淋烂的状态。牛德发安排的菜谱是:冬瓜肉片,南瓜焖大肠,咸菜干焖肥肉片,青菜汤肺头汤。上午十点半的时候,李高铧带人到场部去拿来不少印有红点的馒头、粽子若干。不管怎么说,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也算是能过个比较丰盛的端午节了。
饭菜的香味让不少人蠢蠢欲动,小声嘀咕着不是正常干活时间,是否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开吃。然而,李高铧一再强调,说是场部有规定,今天的午饭统一在中午十二点整,听到鞭炮声响过才能开吃,而且李高铧也拿有一挂鞭炮,约定开饭之前同时燃放。
好事多磨呗。约定的时间到,注定是一场简单的海吃海喝,毫无悬念。
雨接着持续两天之后,天空蓦然出现零星的太阳。久雨迎来阳光,每个人的心情似乎都带点喜悦。天气晴好的次日,二十来号人告别砖窑这临时宿舍,搬回当初的工棚里。根据砖厂的运行规则,不连续嗮几个太阳,是不能开工生产的。
郑晓龙们持续无所事事到迎来阳光的第三天,才被通知要做一些开窑生产之前的辅助性工作。这些活儿无非是整理场地、道路等。堆嗮场大量的生泥砖坯经较长时间的雨水侵蚀,相当一部分已经变成无用的雨淋坯,前后道工序的所有工人们都集中清运整理堆嗮场。人多效率也高,被雨水肆虐的不成样子的砖厂各区域,逐渐恢复到应该有的模样。明天,前道工序就要开始生产,郑晓龙们两天之后才有活干。
身在异乡,处境不佳,又无所事事的日子是寂寞的、惶恐不安的。到海边去看看的念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成行,郑晓龙决定实施去找杨伟的计划。最近以来连日阴雨,每家砖厂的近况应该相差无几,但愿杨伟没有再次跑路。
按照规矩,头天下午郑晓龙随便编造个理由,在李高铧处告假一天。因为暂时还没有活干,自然是获准。次日,郑晓龙在太阳刚刚露头之际,便钻出被窝,匆匆洗漱完毕,准备上路。尽管此时大部分工友们还在呼呼大睡,可是昨天也有不少工友嚷嚷着说要到镇上去转转。郑晓龙怕与工友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会误事,所以采取悄无声息走人的策略。
尽管是清晨,而且还没有进入盛夏,可是刚刚露头的太阳似乎顷刻之间就把大地炙烤的热气腾腾。还没有进入镇上,郑晓龙已经通身大汗淋漓。通往杨伟所在砖厂的路前一阵已经摸索清楚,因此早上六点半时,郑晓龙已经在路口上。他兜里还有几块钱,短暂的犹豫是坐汽车还是步行之后,他心一横,决定步行前往。
郑晓龙脚下的路是通往阳江市区的宽阔的柏油公路。或许是久雨造成的交通受阻情况才得到改善,公路上各种机动车很多。当然,也不乏骑着自行车和步行的各色人等。故此,郑晓龙并没有因此而显得鹤立鸡群。走出两三公里远,原本几乎是低矮平原的地形,逐渐变成丘陵地形地貌。有不少山体明显被采石加工整治的支离破碎,而且还不时可以听到开山炸石的隆隆炮声。没有被动过的山体上,松树长的很茂密的样子。在砖厂两三个月,看惯老家没有的那些树木,如今看到大片的松树,郑晓龙心情有几分喜悦。
公路两边有些零星村庄,以及水泥厂、陶瓷厂等,更多的还是郑晓龙最熟悉不过的砖厂。郑晓龙心里嘀咕着:目之所及的地域,貌似人烟稀少,如此多的砖厂是为哪般?何以生存的下去?
阳光的辐射越来越强,公路两边很少有树木,柏油路面似乎逐渐变得松软起来。郑晓龙浑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湿透又干透,嗓子眼也有些冒火。看见公路边山岩上有泉水流淌,顾不得卫生什么的,他用手捧起来就往嘴里送。接近上午八点,估摸已经步行超过一个半钟头,目的地应该就在附近。
脚步放缓,郑晓龙在脑海里仔细回忆杨伟描述的“龙山建材厂”周边地形:公路里侧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大片松树林中间,有一个还在开采的大型采石场;采石场路口公路外侧,有几个连片的池塘,紧挨着池塘几十米处,就是“龙山建材厂”,最明显的建筑就是一根数十米高的烟囱。另外根据经验,相同型号的砖厂设施雷同,应该不难辨认。
慢悠悠往前继续走出几十米,寻找的环境布局、建筑,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