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三界(1 / 1)

青蛇道 此消彼长奈何 1712 字 2017-08-20

这几日,我除了调理身体,便跟着白素去山谷中的人类村庄观察。村民大多务农,种些谷子稻米等作物,引渠灌溉,犁地除草。昼出夜伏,男婚女配,生儿育女,繁衍生息。这其中的历法时节,农作养生,食五谷五畜,五蔬五果,婚丧嫁娶,均秉承昆仑天人合一之道。看来人类自放逐自然之后,发展神速,概因昆仑蛇族传授了诸多知识。但有一事不解,人类的生命图谱中显示,明明至少可以活百年以上,可眼下这村庄人类,活过五十年的都不多,气数为何如此微薄。

“这村中人类为何如此短命?”我问向白素。

“你没搞错吧?这谷中村民受山中祖巫灵气,是远近一带的长寿之村,哪里命短?”

见我沉思不答,白素伸了伸懒腰,“这小村庄有什么可看的?每天都来。你呀,就是没见过市面,外面的世界可比这大多了。”

“哦?如何大?”我倒想听听。

听我一问,她马上来了精神,“这你就问对人了,我敢说这方圆几十里,没人比我白素懂得多,我可是活了千年。”白素越发自信,“咳咳,话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

“说现在!”我可没兴趣听她说远古。

“额,你看你,好吧,天地人三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白素一副修道的严肃样子,“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当年昆仑神族和人类之间的契约。这契约就刻在人皇的九鼎之上。哎,说明白点,就是天、地、人三界,人间归地界管,地界归天界管,天界受道的约束,这三界均不可悖逆自然,要顺其自然。懂吗?”

三界,当初女娲曾对我说过,这地球共有八个胞体,每个胞体分别与地球的二十四个位面连接。胞体所形成的等位空间,应该就是白素口中的“界”的意思。这么说,应该是其中上下的两个空间被称为了天界和地界。

“这天、地、人三界,分别由天皇、地皇、人皇掌管。人皇就是人间的帝王,掌管黎民百姓。地皇是昆仑神族,也就是远古蛇神,称后土皇帝,社稷之神,因女娲大神是远古蛇族的王,所以说起地皇,大多尊女娲神。人皇虽掌人间,但必须听命于地界,故每有重大要事,须得请示,便要祭祀,或由巫师通灵,请神问卜。至于这天皇嘛,说的是昊天玉皇上帝,称玉皇大帝,掌管自然规律,关于他我不是太清楚,也没见过天族长什么样子。”白素解释。

“那人皇掌管的如何?”

“人皇的事说来话长,我也是听父辈提起,洪荒时代,远古蛇族大巫仍居住昆仑,于人类中挑选了几位首领,传授包括星象、历法、婚娶、医药、农耕、织作、礼乐、占卜等知识,教他们圣贤厚德,带领族人寻找大河流域,开垦生息。这些圣德之人带着知识领旨下了昆仑,便领族部,向世界各处四散而去。但说华夏之地,离昆仑最近,自然萌受的恩赐最多,发展的最快最好。华夏人皇开始时还不错,不敢有一丝违背蛇族的旨意,礼贤下士,禅让皇位,代代相传,出了不少圣贤君王。后来到了夏禹时期,昆仑远古大巫大多逝去,蛇族内部战事不断,子民涣散,最终退居地界,不在人间。彼时正值华夏一统,达到顶峰,禹就起了私心,不愿再禅让皇位,要让他的子孙世代为王。禹与上古神族达成契约,铸九鼎,定九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九鼎就成了人皇的身份象征,上面除了刻有九州山海图,还有祭祀天地的仪轨和人皇需秉持的道德,每逢人皇登基,必要祭出九鼎封禅,方可顺应地皇,证天道之选。”

“禹之后的子孙如何?”

白素撇了撇嘴,“世风日下呀,世袭皇位,贪欲难控,奢靡堕落的很快。到了夏桀那会,据说残虐****,黎民苦不堪言,我是未尝得见。后来成汤大贤,据说强迫夏桀禅了皇位,又说玄鸟生商,天降祥瑞,遂祭出九鼎,地皇择允,继承大统,改朝换代,国号为商。现在是他的子孙在做人皇。”

听白素一番话,我倒是理出了些头绪,我死了怕是少说有几千年了,人类都庞大到讲起血统,在这世间称王了,欲念之强,着实堪忧。况且天界是何所在,竟能掌管地界蛇族,族内定是出了什么大患。

我左右思量,打定主意,对她说:“你且先回洞府等我,我两日便回。”

“你去哪儿,你身上又无法力,出去会有危险的。”白素神情焦虑。

“不会。”说完我便匆匆离去,去往洪崖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