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疑云重重(1 / 2)

“嘭”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金雀花的那名学员将自己的对手砸了出去,就像昨天拉伯学府人对待金雀花那样。

就这样,金雀花学院在历经了昨天的四连败之后,迎来了首胜。可是擂台上那名战士并没有如场下的,欣喜若狂的金雀花学员一样高兴。是的,他赢了比赛,而且是首胜,但是,他的武器却在刚刚的对决中损毁了。武器的损毁意味着在下一把武器被他淬炼好之前,他的实力将会大减,而几天后的团体战中,他肯定是不能以最好的姿态参加,甚至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无法参加团体战。有这一点缘由在场,即使是斩获了胜利,他现在也高兴不起来。

不得不说,人们体内的原力是一种如此特殊的“能量”,这种特殊性才是导致人们将战系和法系区分开来的原因。

魔法能量告诉人们,你需要好的天赋,否则一切白搭。可是原力告诉人们:“天赋?那是个什么东西。捷径,那是不可能的。”

原力的修习不需要任何天赋,这是因为每个人生而有之。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原力就存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且,这些储存的原力依照大陆这么多年人们的研究,其总量可以刚刚好可以使得人们进阶为圣。

每一个人体内,都储存着让自己成为圣阶的原力。如果人们不选择修习武技,只愿意当一个普通人,那么这些原力就会被永久的贮藏起来,仅仅成为一个人是否是真的活着的,或是已经死去的证明。若体内还有原力,则判定为活着,若体内没有原力,即便它可以活动,依旧会被认定已经死了并遭到人们的攻击——这是大陆人对亡灵的一惯态度,未亡人不可存于世。

每一个人体内都存有让其升至圣阶的原力,可是有的人成为了圣阶,并开始在通往神阶的大路上狂奔。而有的人死去了,死在了起点。造成这种原因的无非其他,唯一的差距便是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的区别。或许会有体质的差别,让人们对感知体内潜藏起来的原力的效率会有所不同,但原力就在你体内,等着你去发掘。它不会刻意的躲开任何一个人的探访,但它依旧需要人们对其付出时间。

基于此,人们才说武技是没有瓶颈的,至少在成圣的这一条路上,它比魔法师们要走的路来的敞亮的多,它会告诉你你不需要左拐右绕,只需要往前走就好了。路的两旁也不会存在什么“顿悟”“灵丹妙药”“神器”之类的捷径,但确实,有其传承。

传承,理论上来说并不是什么捷径,但至少给了人们一个快速升阶的念想。传说,大陆上的每一种五星职位,都有其传承。接受传承,确实有快速升阶的可能,但同样意味着你基本上将变成另外一个人,或者说,一本行走的契约书——传承会将你体内的原力抽出来九成,抵押在它那边,然后把前一个抵押者的原力渡给你,你会接收到不属于你的原力,这部分原力会单一的让人吃惊,它们往往在修习传承所需的武技时让人一日千里,但在传承之外,则终生不能前进半分。至于抵押在传承那边的原力,在前一名被传承者死去或者说不在这个世界之后,就继续被改造,等待下一个接受传承的人。在很多时候,如果你把传承看做活物,你会惊讶的发现它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长久的活下去。

尽管武技的修习不需要天赋,也无瓶颈而言,但却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年龄越大则实力越高。确实,人们在武技的修习之路上看起来一路坦途,但是年龄会成为最大的阻碍。当人们把体内的原力抽出来为己用的时候,体内缺失的原力会迅速从外界将这一部分缺失的能量补齐,以确保人们体内的原力总量保持统一,这种转化的转化速率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低,并在40岁之后完全停止。40岁之后,如果你还在继续修习武技,你的身体就会成为你的累赘,它会因为再也无法从外界获取能量而开始和你抢夺原力。在你清醒之时,还可以将这种“强盗行径”压制下来,但当你在休息的时候,它又会继续夺走你白天抽走的原力。但这种“强盗行径”是有利的,它抢夺原力无非也是为了反哺己身。所以,40岁之后的武技修习,不但要求人们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40岁之前你的路是顺流而下,40岁之后便是逆流而上。

所以,人们尊重一个80岁的圣阶更超过20岁的圣阶,因为人们知道,后者是天选之子,神眷之人,但是前者,是逆天道而行之人,是真正的以命博命之人。

而武器的淬炼和传承改造原力这一过程并无二致,一把由自己的原力淬炼好的武器,绝对比一把同样的新武器来的顺手。

接下来的几场对决之中,也同样出现了这一类似的状况,在擂台对决之中,拉伯学府的学员若是不敌,那么他们会立刻转变自己的攻击对象。他们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损毁对手的武器之上,哪怕是自己的武器同样在这种激烈的对撞之中化为碎片也在所不惜,而且,只要看到对手的武器损毁之后,形式稍有不对他们便立刻点出弃权,这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一次团体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