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肃王(1 / 3)

八人分乘四辆马车,慕云中、连城飞一辆;赫连虎、纳兰依依一辆;皇甫鹿、闻人熊一辆;夏侯猿、尉迟鹰一辆。由数百肃王府亲兵护送,浩浩荡荡的离开小镇,前往兰州城。

等到肃王府门前,已是傍晚,彩霞一片。肃王府是西北为数不多的王府之一,由朱元璋设立,封给他的十四子,朱楧。初封汉,后改封肃。王府东西一百五十丈,南北二百丈。朱元璋曾亲自规定:诸王不许有离宫别殿。因此在构建肃王府第时,园林与府宅融为一体。园内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远,逶迤数里;亭台水榭,树木葱郁,北滨黄河,景色优美。蓄水成湖,垒石堆山,因假山形状多呈“山”字形,而兰州方言又称假山为“山子”,故名“山子石”。石山中有洞穴,洞穴中塑有众多神像,形象生动,端庄可观。园内还建有“雷祖殿”、“玉皇阁”、“斗母宫”、“栖云桥”等寺观庙宇,并建各式亭台楼榭。这些建筑或耸立于繁花茂木之中,或点缀于湖泊假山之旁,高堂广厦,幽径洞府,造就兰州园林之最。凝熙园的北面是肃王府的北围墙,原是兰州旧城北城墙的一段,城墙顶上建有拂云楼。拂云楼原名“源远楼”,登楼可遥望白塔、俯瞰黄河。

听完管家的介绍,浏览一番肃王府的美景,这才来到花园亭子,见到肃王。六大名捕名气虽大,但在皇亲国戚面前,依然是臣,犯不着肃王大驾,亲自出府迎接。花园亭子里只坐着两位中年男子,一个身穿蟒服,身体发福,面目清秀,气势威严,乃是肃王。另一个一袭黑袍,浓眉大眼,方脸宽额,身形魁梧,胡子或许没刮,有些胡渣,但眼光如电,眉目如刀,不怒自威,气势汹汹,比之蟒袍王爷,还威严孔武。让人一瞬间产生错觉,好似这人才是王爷,具有王的气势和威严。

几人走进亭子,皆深深一揖,齐声道:“见过王爷。”肃王含笑摆了摆手,道:“都免礼。”看了看这八个人,最后锁定纳兰依依,目光中含有欣赏与赞叹,道:“果然秀外慧中,仙姿佚貌。本王猜你便是纳兰渊的女儿,天下第一女神捕。”纳兰依依欠身道:“旁人强加的虚名而已,下官万不敢当。”肃王笑道:“居功不自傲,实在难得。令尊近来可好?”纳兰依依道:“有劳王爷挂念,家父向来安好。”肃王点点头,道:“那就好。”顿了顿道:“你们可知本王请你们进府,所为何事?”

几人相视一眼,皆垂下了头。赫连虎道:“我等愚昧,还请王爷示下。”肃王微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听说你们到此,本王既已知晓,务必得一尽地主之谊。三司衙门六大捕头的名声,如雷贯耳,本王虽久居深宅,却早有耳闻,因此诚心的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以后本王若遇到什么难事,还得有劳诸位,多多相助。”

不管是亲王、藩王或是郡王,没有圣旨,不得离开封地,肃王只能呆在甘肃。而六大捕头,常年在外,难得来甘肃,说是什么相助,都是客气话。远水解不了近渴,肃王若有事,等他们赶到,黄花菜早已凉透。或许肃王只是想结识京城官员,有个照应,朝中若有什么大事,也好及时通知。但肃王焉能朝中无人?何必指望他们这些小辈?显然也并非出于这个目的。或许只是多种花,少栽刺。现在虽用不上他们,但先交个朋友,以后说不定哪会就用得上。而他们均想:肃王此时定无事要他们帮忙,不妨暂且答应下来,何必拂他面子,闹得彼此难堪?以后帮不帮忙,到时再说。

赫连虎抱拳道:“王爷若有差遣,只管吩咐,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肃王见他抬头纹似是‘王’字,像只老虎,立马猜出他定是赫连虎,乃这帮师兄弟的领头人。他既发话,就代表其他人。道:“好!这话本王可记下!待你们走时,本王定给你们备上厚礼。啊!本王也给纳兰大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记得捎回去。”

赫连虎想了想,王爷送东西,焉能拒绝?这叫赏赐,不叫受贿。王是君,己是臣,倘若回绝,君臣之礼何在?若肃王倒了大霉,犯了大案,届时再不接受封赏不迟。但眼下说什么也不能,王爷怪罪下来,谁能担待得起?况且肃王未必想结交自己,而是想结交纳兰渊。只是先通过自己这层关系,日后有个说头。拱手道:“多谢王爷!”

肃王含笑点点头,过会,问道:“你们来兰州所为何事?本王若不请你们,你们是不是都不来看本王一眼?”

诸人心想:你都能拆穿我们的假面具,揭开我们的真面目,何必明知故问?

赫连虎忙垂首道:“岂敢岂敢?我等此番前来,早有看望王爷之念。奈何公务在身,只好且等办好差事,再来拜访。若有得罪之处,还请王爷见谅。”

肃王道:“本王若怪罪你们,纳兰大人还不跟本王过不去?前些日子,本王世子前去探望张首辅,听说皇宫发生一件大案,有人进宫私闯贵妃寝宫,偷窃宝物,不知你们查的如何?”肃王世子在京为官,身居要职。

众人均想:原来还是因此事喊自己前来。之前的送礼云云,此时看来乃先礼后兵。赫连虎道:“不敢欺瞒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