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胖子的机遇(2 / 3)

圣尊神戒 封谕 3926 字 2017-09-09

“哦,对了,来来来,跟哥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昊宇一脸调侃看向陈明煊。

陈明煊知道,这另一层意思就是问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但这问题他还真没想过,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修真者来说也不过一瞬,正印那句:修真无岁月,人间已千年。虽有夸大,但也就那么个意思。

细细考虑下,一直停留地球,等科技发展至星际时代是枯燥的,也是寂寞、无聊的。

剩下的那条路,就是追随先贤的步伐,为这地球上的人类寻找未来生存的栖息地。

地球始终是承受不起人类这疯狂开采资源,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病变,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与癌细胞的飞速扩散相当,最终的结果都是耗尽有机体的养分,破坏器官,导致其寄宿体的死亡。

应该主张废除那些“粗暴的”技术,如化石能源和核电,保留“温和的”技术,如太阳能和小水电。

将大城市逐步解散,人口均匀分布于自给自足的小村镇中,以“温和技术”为基础,建立“新农业社会”。

可很多人都知道这种道理,但,那些高官政要、科学大家只是注重眼前利益,他们想法是先走进Ⅰ级文明。

还有就是‘寻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探索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学术氛围浓厚;OZMA计划:

1960年,美国西维吉尼亚绿堤国家射电天文台,使用26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探索外星文明,单通道接收,频率1420兆赫,搜索的目标鲸鱼座τ星和波江座ε星,搜索时间约200小时。

计划于1972年实施OZMAⅡ计划,扩大搜索目标和频率和范围;同年计划发射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各携带有一张带有地球文明信息的金属卡;计划于1977年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将携带金属唱片。

1963年,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建成,对外星文明探索意义重大,其收集能量的总面积约为20英亩,大于世界上其他一切射电望远镜收集能量的面积总和,与计算机系统配合,可同时监视65000个频道,同时具备超大功率的发射功能。

研究发现:为了使宇宙中的外星文明接收到人类的电波信号,人类的发射功率应该与一颗中等恒星的辐射功率相当。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卡达谢夫曾建议,可以根据宇宙中不同文明用于通讯的能量,来对它们分级。

他将想象中的文明分为Ⅰ、Ⅱ、Ⅲ等类型:Ⅰ型文明能够调集与地球整个输出功率相当的能量用于通讯,当时他的估计,地球的功率输出约为1015~1016瓦。也就是说Ⅰ级文明可以把整个星球资源利用起来。

Ⅱ型文明能够把相当于一颗典型恒星的输出功率,1026瓦用于通讯。Ⅱ级文明,它已经不需要开采自己母星的资源,而是去其它恒星开采。并且具有歼星炮!

Ⅲ型文明用于通讯的功率达1036瓦,约等于整个星系的功率输出。Ⅲ级文明,可以在不同星系开采不同资源,从一个星系可以直接跳跃至另一个星系,并且具有毁灭太阳的能力!

目前的地球文明只能大致定为0.7型——连Ⅰ型都未达到。

而那些科学家发射功率又仅仅是地球能调集的输出功率的千万分之一,这一声呼唤,就像万里长空中的一只蚊子在嗡嗡叫,不会有谁听见的!

而且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一旦建立,人类社会将受到什么样的和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作为一个严肃的课题被系统深入地研究,还只是近两年的事。

但这项研究急剧升温,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

以前天真的理想主义愿望破灭了,学者们发现,与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望相反,人类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外星文明接触,这种接触对人类文化产生的效应不是融合而是割裂,对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不是消解而是加剧。

总之,接触一旦发生,地球文明的内部差异将急剧拉大,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最惊人的结论是:这种效应与接触的程度和方式(单向或双向),以及所接触的外星文明的形态和进化程度,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兰德思想库社会学学者比尔·马修在《十万光年铁幕:SETI社会学》一书中提出的“接触符号”理论。

他认为,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只是一个符号或开关,不管其内容如何,将产生相同的效应。

假如发生一个仅仅证明外星文明的存在而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接触——马修称其为元接触——其效应也能通过人类群体的心理和文化透镜被放大,对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接触一旦被某个国家或者政治力量所垄断,其经济和军事意义超乎想像。

咳咳,歪楼了。

陈明煊思考下,觉得还是跟随先者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