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自言自语,想了会又转过头望向宜安,“你和师大将军曾经可见过面,说过话?”
没等朱璺回答,朱璧已经先开口道:“祖母,七妹上次去凤洲围场行猎时与师叔叔有过一面之缘,而且师叔叔同她说了几句。”
“不过都是些无关紧张的客套话。此后,就没有同师将军再说过话了。”朱璺淡淡地补充道。
老夫人若有所思。
朱璧笑道:“老夫人,您不知道,虽然七妹与师叔叔没有说过多少的话,可是与昭叔叔就不一样了。昭叔叔把七妹看得很重,知道的都以为七妹把昭叔叔当成义父,不知道的,还以为王婶娘去世后,昭叔叔又重新找了位——”
说到这里她故意不说下去。
老夫人转过头望着她的目光微生异样。
朱璧这才不敢继续往下说。
老夫人好像明白了什么,估计是南宫师误会了。
不过宜安曾经寄养在南宫府半年,南宫师应该知情的,他不可能会想往男女关系上想吧。
何况昭将军只是宜安的义父。
也许,南宫师只是想替宜安介绍对象。
现在问清楚了也好,省了不少的烦心事。
朱璺扭过头去。
还好,马车很快就刹住了。
朱璺先跳下马车,换了话题笑道:“老夫人,已经到了。我扶您下马车吧。”
永和宫的门口已经集停了几十辆马车。
朱璧由着后面跟过来的夏桃扶着下马车后,就狠狠地瞪了朱璺一眼。
朱璺只笑着扶老夫人下马车,没看见她。
老夫人站在台阶上,抬头望向永和宫飞檐上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叹道:“物是人非啊。”
郭夫人娘家的舅母杨氏朝这边走过来,老夫人迎上杨氏满面堆笑的脸:“听闻老夫人要抱曾孙子了,可喜可贺,我那个外甥媳妇呢?我这里正好带了些小孩的玩意儿,送给她。”
礼多人不怪。
杨柳从后面走过来,朝舅母杨氏行了礼。
杨氏看过她的肚子笑道:“这有四个月了吧。”
“还有十来天就是五个月了。”郭夫人喜上眉梢。
杨氏呵呵笑着,叫身边的婢女把一箱子婴儿用的鞋袜虎头帽子等玩意交给了杨柳的婢子晴香。
当初荣姑姑介绍四知堂杨家的姑娘给朱纬时,舅母杨氏乐见其成。
杨氏与四知堂的杨家出自一个宗族,不过四知堂的名号响一些。
现在她与杨柳走动,也是好事。
郭夫人当初还有嫌贫爱富的意思,可这天底下除了朱室就是南宫府为大。
南宫府不可能与朱姓的人联姻。
虽然最后杨七姑娘还是成了沛王府的宗妇,但从这其中的曲折也可看出,郭夫人对杨氏的轻蔑。
杨氏说话不显山露水,郭夫人自然不知道杨氏对她的不满。
晴香抱过小衣箱后,感觉这位杨氏对自家夫人有点大方。
这是晴香不敢想象的。
一直以来,少夫人与沛王府的人,除了宜安乡主外,都是不咸不淡的。
姑娘出嫁那日,也不曾留意过这位舅母夫人。
晴香觉得奇怪,为什么舅母夫人对少夫人这么好。
老夫人看了一眼一箱笼的礼物,就笑对杨柳道:“你舅母的一片心意,日后好好报答。”
这句话像雨打荷叶般说到了杨氏的心坎里。
杨氏口头上犹道:“哪里,哪里。”
“多谢舅母。”杨柳又再次谢道。
杨氏笑道:“论理我们娘家同宗,我们也是亲上加亲,送这点礼物算什么。等小世子出世后,舅母还有好多东西要送给小世子。”
杨氏虽然说了这么多话,但是老夫人只抓住了最重要的一点。
杨氏之所以对她的长孙媳妇这么看重,是因为同宗。
杨柳也想不到会是同宗。
“我娘家出自弘农杨氏本族,可不是与四知堂一个出处。”杨氏笑着解释。
原来如此。
朱璺突然明白了杨氏对杨柳好的原因。
郭夫人脸色有点难堪。
她突然想起了从前为了反对杨七姑娘嫁进门时,还特意地跑回娘家诉苦,和这位嫂嫂说了不少杨柳的坏话。
现在想想,嫂嫂那时心里肯定对她极为不满,面子上还要强笑着安慰她。
郭夫人脸色讪讪的。
杨柳听了舅母这番热络的话,只觉得这位舅母很亲切,也愿意日后多与舅母走动。
永和宫的大宫女已经亲自过来请老夫人前往大殿。
老夫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