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水产养殖就是养鱼,实际参与才知道,哪里有那么容易。要完整做到一个品种的人工选育,人工繁殖,人工育种,人工养殖,直至成鱼,才算真正地实现了养殖。缺失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不可控,都会影响这个品种的养殖。”
说到这里,刘齐眼里闪过一丝光芒:“就像鳗鱼,这种在饭桌上经常可以吃到的食材,到现在为止还没办法实现大规模的人工育苗,养殖场用的鱼苗全部都是野外捕抓的,价格十分不稳定。如果能够突破这个点,整个鳗鱼行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是听说日本已经攻克这个问题了吗?。”护洋印象曾经看到过类似报道,当初还引起轩然大波。
刘齐摇了摇头道:“就目前而言,实验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据说目前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而且从孵化的幼鱼至白仔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价格。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约合人民币75000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百元,比捕捞的鱼苗贵了十几倍。况且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要实现规模生产还需要10年左右。因此短期而言,鳗鲡人工繁殖成功对国内外的鳗鱼产业界都没有实质影响。”
护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越是空白的领域,虽然更有困难,但越隐藏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