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风雨观天下,青楼问苍生(1 / 2)

大音千年 兼爱非攻 2943 字 2017-09-27

通江街上来了一位年轻人,穿着一身白衫,背上背着一把剑,最令人惊奇的是他长有一头白发。

年轻人走过望江楼的时候停了一下,这时候望江楼门口附近的小贩突然感觉到一股冷冽的风刮过,不禁缩了缩脖子,街上卖布的大娘的布悄然飘落了一角,巷口李姓大院的院墙上的瓦片轻声而碎,碎了的瓦片恰好砸到了在墙外树荫下乘凉的一条狗。

刚刚打了会儿盹的狗,抬头望了望院墙,叫了两声,见没人出来,一边吐着舌头,一边继续伏在树荫下乘凉。

白发年轻人看了看面前望江楼,嗯了一声,摇了摇头,便收起了自己的境界,面带疑惑的走了过去。

望江楼二楼传来一声“咦”,此时落白正在向秋老头打听着修行界的事情,转过头问道:“怎么了?秋老头”。

秋老头自言自语的说道:“这小子境界不错,能感受到我的存在,还算有点天赋,不过还是差得远喽”。

然后扭过头来盯着落白说道:“小子,你刚说到哪了?”

“我问你,你现在达到哪个境界了?”

“境界嘛,我不在这种境界之列,我是琴师,修行只是顺道而为”

“琴师和修行者有什么不同吗?不都是修行者吗?”落白认真问道。

“修行者只是一个统称,世间修行者种类不计其数,并不都是像你顾叔那样以武入道,而琴师便是悟道于琴,通过声音来感知天地”

“那悟道具体指什么?”

“悟道求索便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认识事理,明晓天地气息,并且学会运用它,享受它,最后做到与它和谐共生,合而为一,那便是道之真谛”,说到这儿秋老头露出一脸向往崇敬的神情。

落白好奇的问道:“那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境界?”

秋老头整了整嗓子说道:“在琴之修行一道上曾经这样描述那种传说中的境界”

“琴划五境,五境之上是为神境,达此境可勘破生死,逆转轮回”

“有人达到过神境吗?”

秋老头感慨着说道:“我年少时有幸见过一位琴师,他的师祖曾经勘破生死,据传琴响时弦动而无音,琴师手动却不见其身形,正所谓‘********,神者无名’,这就是********之境。”

落白越听越觉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问道:“秋老头,你现在什么境界?”

秋老头哼哼一笑,得意地说道:我的境界嘛不高不低,正所谓是声化其境,圣隐其踪。

落白还是没听懂,不过看这个老头一副洋洋得意的自恋样子,心里就来气,眉毛挑了挑说道:“你说我天生慧耳,在琴之一道天赋异禀,是不是我将来也能达到大音之境?”

“你先从基础学起吧,连琴都还不会弹,还妄想着修行到五境之上。”

……

……

此时从二楼看下去可以看到一个乞丐正从窗下经过,乞丐穿着破烂,手里捧着一个破碗,另一只手拄着一个拐杖,眯着眼抬头看了看二楼。

这时从他旁边走过一个满身痞气的流氓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脚一崴,手里的碗突然向地上掉去,老乞丐急忙转过身冲着流氓紧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手却不经意地伸向身后,只见那只碗突然停止下坠,重新回到了他的手里。

然后乞丐继续向前走去,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走的有些累,他想着休息一下,于是向着街头的那颗大树走去,走到树下,摸了摸还趴在树下的那条狗,坐了下来念叨道:“刚刚那位没伤到你,说明你命好,不然现在你都不知道在哪个酒馆的桌子上了,以后就跟着我吧”。

那条狗睁了睁眼,好像听懂了他说的话,低声吼了几声。

看到树下的那半片瓦,乞丐咦了一声。御气于内,化玄于外。这是御玄境的手段啊。

乞丐将他额前有点枯黄色的白发向上撩了撩,摸了摸那棵树,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自言自语到:不错,这一代剑池年轻人不错,虽然没有达到御玄境大概也差不多了。

然后不知在哪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写下:剑池白墨,识而入微,知而行之,知微巅峰之境。文德十六年夏,乞丐观而录之

老乞丐起身叫了那条狗一声“老黄,走了。”然后又一瘸一拐的向别的地方走去,在路过下条街的时候将手里的纸扔在一旁的卖西瓜的摊上,摊上的农夫起身弯腰及地,像是行礼也像是为了捡掉落在西瓜摊上的那张纸,中年农夫一眼都没瞧纸上的字,甚至目不斜视的抬头继续吆喝着自家的瓜刚在地里摘的甜得很,手上却迅速将那张纸折好放入怀里。

乞丐自始至终都没有看那个农夫一眼,继续向前走去,老黄跟在他的身后,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

……

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