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男生,如此这般地站好之后。
“齐步走!”
乱哄哄的脚步声响了起来,接着是乱哄哄的说话声。体育委员虽然有时也会喊一声“别说话”,这一声的效果十分正常,那就是没有任何效果,但这一声之所以存在更多是因为惯例,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习惯、一种条件反射,只因为体育委员第一天的时候如此做过,如果因为没有效果就停止,反而会感觉那里不对。更何况这“乱哄哄的说话声”会在必要的时候消失,特别是当队伍踏出大门之后,说话声会突然变小,不一会儿就消失了,而这个时候体育委员会很自然地开始喊起“一二一”,随之而来的是愈发整齐的脚步声,因为接下来这支队伍的身份标签—“全校唯一的实验班”将会愈发的显著,因为这支队伍即将以这种身份和全校师生见面,而且这也是自开学以来每天的例行公事。每到这个时候,小男孩也会感觉全身不自在,但这种不自在却令小男孩有些留恋。除了周一,这支队伍和全校师生会待的时间比较长之外,大多会在跑完步之后匆匆返回到学校为他们特意安排的学习环境之中去。不过,如此半个学期之后的一天,在开班会时,班主任突然宣布以后不用再去对面校区跑步了说是学校为了节约实验班的清晨学习的黄金时间,只要自己灵活组织一下早晨的锻炼就可以了,并且最后班主任将这个事情了体育委员全权处理。由于体育委员十分喜欢跑步,而且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了学校,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晨读,每天体育委员基本上会提前半个小时组织班里的同学跑步,而跑步的场地则是围绕已经改为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寝室的旧教室的一圈小路,当然跑步的时候喊口号是不可或缺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如此跑了一个多星期之后,班主任在班会上又宣布了学校里的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为更进一步节约实验班同学清晨的宝贵时间,学校决定取消实验班的晨跑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对此实验班上的全部同学都十分的高兴,只是每个人高兴的原因不一样。从那以后小男孩明显感觉到晨读的时间比以前多了许多,因此小男孩再也不用担心背课文的时间不够用了。只是有一天,小男孩突然发现每天晨读的时候总是会听到婴儿的哭声。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主任突然宣布学校决定将实验班搬到新教学楼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班的同学都十分高兴,所有的事情都如春天三月里的阳光一样既光明又温暖,无论事实如何,但是在同学们的眼里事实就是如此,最起码在小男孩的心里是这样认为的,除此之外,周围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应该的,只因为所有的这一切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只针对小男孩一个人,所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这一切也都是正确的。
一个人拥有最伟大的理想是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拥有最伟大的理想就不好了,特别是当每个人都拥有或相同或相似的伟大理想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每个个体的思想才会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兴奋状态,而且这个状态还十分的相似。学习确实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因为这种办法往往会用较少的投入获取到较大的回报,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模仿,而在商业活动中“模仿”则是竞争对手之间最常用、最简单、最高效的竞争手段。而模仿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通过模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快某一过程的进程,但是如果每个个体在某种手段的作用下主动地去模仿某一种人生,从而加快某一“重要”过程的进程,让那些或普通或卑贱的生命个体以最直白、最渺小、最匆忙的形态真真正正地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贴切、最名副其实的一粒沙子。在自然的状态下,当每个个体获取到基本的生存所需之后,在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那样的丰富多彩。但随着那深得“模仿”奥义的“人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大,不光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遭到重创,人类本身的多样化程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大同”思想之下不断前行。这种“大同”思想似乎扎根于人类的基因之中,而其中的一种表现就是人类特别喜欢总结规律,而存在于当今世界的这种人类行为的集大成者要数“数学”二字,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以不同的形式前行:首先,在西方,经过无数哲人的呕心沥血,他们将这个世界归结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虽然“无法理解”,但仍不失为一种解构这个世界的方法;然而,在东方的世界里,人们用“太极”二字不断解构着这个世界,阴阳二字以一种更为优雅的形式统一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原始意图似乎来源于人类基因中对安全感的渴求。人类不光在认识客观世界上有这种倾向,人类还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周围的环境,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趋于“大同”。而人类也在为达成这样的目标不懈地努力,随着各种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起,人类终于成功地将大量的生活过程都归结为了手指在屏幕上的点划操作。不仅如此,人类的雄心壮志在人类的眼里还远远没有达成,紧接着是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因为人类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