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杏林天下网站(1 / 2)

“啊?这么年轻?他读过医科大学吗?”

“不知道,看他的年龄应该没有读过吧?医科大学的本科生一般都是6年,最低也得是5年。就他的年龄不可能读过医科大学。我们可以算一算,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加起来就是十六年。

这还是普通大学,如果是医科大学6年学制的话,就需要读18年。就算8岁上学,到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时也要26岁。”

“嗯,算起来他确实不可能读过医科大学。况且想上临床一般还要读博,毕业都30岁了。”

“那这个小青年是怎么治好这个疑难杂症的?”

“难道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什么呀?人家那叫做真本事!”

“治病还能靠瞎猫遇到死老鼠?哪有这么不靠谱的事?”

“那么说,这就是真的啦?”

“你不信可以去调查啊?”

“最奇怪的是,这个小青年使用的还是失传已久的悬丝诊脉,这种诊脉方法已经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悬丝诊脉?怎么可能啊?”

“是真的吗?”

“看博文的介绍应该是真的,”

“这个悬丝诊脉也不科学啊?就使用三根丝线,一头拴在患者的手腕上,另外一头扯到屋外,捏在医生的手中,就可以诊脉了?”

“是的,好像就是这么样的。”

“让我直接摸患者的手腕,我都摸不明白,还悬丝诊脉?”

“就是,诊脉我也只是听说,我摸别人的脉搏,都一样啊?还悬丝诊脉,不悬丝我都诊不出来!”

“骗子!这一定是骗子!”

“据我所知,悬丝诊脉确实是存在的,那都是从小训练出来的。”

“悬丝诊脉也能训练?”

“怎么练?讲讲?”

“我在相关的资料上看到过,据说悬丝诊脉是小的时候从放风筝开始训练,在风筝线上打结,然后在风筝线上穿上大小不等的各种圆纸片,当这些圆纸片在风的作用下,在风筝线上移动时,会和线上打的小结产生摩擦,风筝线上就会有不同的震动,通过感觉这些微小的震动,来训练悬丝诊脉。”

“啊?真的啊?”

“太不可思议了!”

“听说,这个病例还做到了‘覆杯而愈’。”

“什么是‘覆杯而愈’?”

“‘覆杯而愈’的意思就是喝完了药,把手中的杯子放到桌子上,病就好了。就是形容疗效迅速。”

“哪里有这么快的疗效?这不是胡说吗?”

“就是,就是。中医号称‘慢郎中’,那有这么快的?”

“其实,说中医是慢郎中那是误解。真正的中医确实是‘覆杯而愈’的。”

“中医药不都是慢慢调理吗?”

“不对!不对!真正的中医都是喝一次药就见效的。如果吃了三服药还没有感觉到效果,那这个药方一定不对症。”

“我还是不太相信,中医那有这么快的?”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在网上买一本李可老中医写的书,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

“是的,我也听说李可的医术非常厉害,很多垂死的患者到了李可的手中,一副药就活过来了。”

“真的吗?我上网买一本看看。”

“说中医是慢郎中是最近几十年的事。真正的中医确实不是慢郎中。就连‘中风’这样的大病,十天左右就可以彻底痊愈。”

“就‘中风’?还痊愈呢,根本就治不好,现代科学都已经下了定论了。”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百岁的时候中风,十天就恢复健康。”

“那都是传说,……”

“你不了解的东西就说是传说?你也太浅薄了吧?”

“现代中医李可,中风时就是使用孙思邈的‘续命煮散’,七天就恢复健康!你自己上网查去!”

“是的,是的!我看到过这个消息!”

“我当然得查查,别叫你们几个小子忽悠了。”

“查吧,赶快查,查过你就知道了。”

……

吕叶的思维都有点跟不上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刚刚治愈了老夫人,连我自己都没有来得及去细细地回忆品味一下,网络上怎么就传开了?

这是谁把信息传到了网上?

难道是白景鹏?这也不太可能啊?

他是鲲鹏集团的董事长,每天有那么多的工作需要处理,怎么可能在第一时间就把他外婆的治疗情况传了出去?

再说了,这也不是他的性格啊?

那么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