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和带兵,只能有一样,这也是明宗的底线,其实,在明宗心里,更希望大将军不接受封王,但是却有不太敢,让大将军继续带兵了。
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再说了,完全信任一个人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是想霜儿这样,信任了一个可信赖的人那倒是另说了。
听了霜儿的叙述,南薰心中大概有了这事情的前因后果。
前因,就是,明宗不知道自己百年之后,怎么办,想给大皇子铺一条好的路。
但是他生性疑心太重啊,看着谁,好像都有点想在他百年之后造反的意思,于是明宗就去找文老问一下,看看文老有什么意见。
文老隐晦地给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装病,对,只要自己病了,那些有企图的人肯定就会行动起来。
只是,让明宗没有想到的是,这最先动起来的,就是他最看好的大皇子。
这下子,明宗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估计在南薰不在洛阳这段时间呢,明宗肯定三番五次地找文老询问计策,甚至,这让大将军去制衡大皇子的做法,有可能也是文老给出的注意。
正好那时候,大皇子也想把大将军引出洛阳,免得到时候他攻城的时候,大将军在守城的话,那很难攻下来的,于是就派了小股流寇四处作乱。
大将军自然,趁机出征,出征之前,遇到了文老,文老告诉大将军,必须要在兵权和爵位之间选一个。
那大将军就选了爵位,南薰猜着大将军的意思,应该是打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好好修修多在府上陪陪霜儿了,是可惜的是,这纵横沙场的大将军,未到迟暮,已经迫不得已卸甲放马,做起了逍遥的王爷。
这也是无奈的事情,谁让他真的是太功高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将军府必然会走到尽头,为了这府上的人,大将军就只好选择了爵位。
在之后,就是大皇子领兵攻城,星夜兼程地离开了西北。
大将军呢,就按照之前计划好的,既然大皇子都动手了,他也不能留手的,直接突袭西北大皇子的根基地,然后,又调兵南下,会援洛阳。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但是好像,哪里不对啊,南薰想着,心中咯噔一下,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商盟和三皇子,看上去这次动乱好像跟着两方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这肯定不对啊,商盟是要力挺三皇子坐上九五之尊的,而且,三皇子也是言少和南薰投票选的人。
这一场动乱下来,似乎看不到商盟和三皇子的影子,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南薰仔细回味着整个动乱的过程,随后就发现了一些疑点。
最大的疑点就是,大皇子的西北军,半个月建造了四五辆重型攻城车,这好像有点抬不寻常了,南薰相信,这里面应该有商盟的帮助。
可是商盟为什么要帮助大皇子呢,不是要支持三皇子吗。
略微一思考,南薰就明白,这估计就是商盟的高明之处,要支持一个人,除了直接支持之外,加速他敌人的灭亡,也是对这个人很好的支持。
商盟采取的就是这种曲线协助三皇子的政策,给了大皇子财力,让他觉得可以与明宗一较高下了,所以就直接来攻打洛阳了。
而商盟没想到的是,这大皇子还真是有本事的人,有了财力,他竟然直接带着工匠来到洛阳,就地造了攻城车。算起来,这差点就让洛阳城灰飞烟灭的东西,竟然是商盟自己出钱给大皇子弄的。
商盟也是够大胆的啊,差点偷鸡不成蚀把米。
再就是三皇子,不声不响,一直没有什么作为,这也真是他的高明之处啊,怪不得商盟和言少都对他另眼相看呢。
估计传闻中,大皇子不是明宗亲生一事,估计与他脱不了关系,他或许也知道,明宗喜欢的是大皇子,所以一直都不敢表现得太抢眼,免得明宗和大皇子都把他当做是未来的敌人。
所以,之前的三皇子,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潜龙”。
然而,三皇子的做法,也确实做到了潜龙应该做的事情,利用身边仅有的点点有利因素一点点地,把自己放到了非常有利的地位,最后终于大获全胜,得到了太子之位。
相比之下大皇子,三皇子的隐忍之力,确实更高一筹啊。
这不是说大皇子就比三皇子厉害,只能说,大皇子运气太背了,竟然没想到被紫铃的蛊术给摆了一道。
要是那两个时辰,他心无旁骛,全力攻城的话,这洛阳城怕是早就被他拿下来了,那样的话,大将军回来了,也只能是徒劳无功一场空。
这不能怪大皇子啊,别说大皇子了,就连明宗,甚至南薰,都没有想到,紫家的这个狂暴蛊竟然又这么厉害的地方。
再说了,紫铃才从苗疆回来多久啊,估计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