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那老马在别人家里或许过得比他这个原主人还要好。
老僧也只是淡笑着,等着大儒把他心里那几句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尽数说完。
与老僧谈得最多的还是别处的风光。
大儒过去走过很多地方,见识了太多风景。
这是老僧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让他羡慕,同时心里也生出遗憾。
本是为了寻求安稳日子成为寺庙方丈,却久而久之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等到垂垂老矣才发觉已经信了佛门,将一生都奉献了出去。
再想做回曾经的那个他已经是不可能。
方士一人站着也累,既然眼前不过是过去发生的光景,面前二人看不见他,便自然地坐在两人身侧。心里倒也生出些许窃喜,他也算是坐在大儒边上谈笑,有朝一日若是教人知道了,那可是无上光荣。
“……所以林施主昨日与贫僧说的那件事情,贫僧还未理解,请林施主解惑。为何在通玄山上的水可以倒流,那里应当也是陈国普通山脉而已,未有仙人做法……”
“因为通玄山上地势与其他地方不同,那里的山民精通奇巧之术,以木工机关制作了数百道关卡,便可以让流水自下而上……虽然在下知之甚少,不过也从书中了解了一二,知道其原理,过些日子我们寻个木匠制作几个小机关便是。”
“那就多谢林施主了,可惜无法去通玄山一观,着实可惜……”
“若是大师愿意,自能安心上路。”
“老了,已经不行了……”
老僧只是摇头。
眼看着天色渐晚,老僧也不再多留。
两人如书生一般拱手,大儒目送老僧离去。
方士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僧的步伐,一路走去。
走过熟悉的小径,终于见到了那座庙宇。
这庙宇如今属于佛门,里面供奉的也不是月天司。
残破的小径少有人踏足,更何况如今这路上只有老僧一人。
一步踏足,却是发觉已经站在破落庙宇之内。
面前是一座大殿,中间供奉着一尊佛像。
只是殿中昏暗,并未映照清佛像的样貌。
那老僧就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
面露痛苦之色。
“佛祖,弟子心有贪念……”
“本以为此生再无任何念想可撼动我心,奈何……”
“弟子自觉佛心未泯,这一生便与了佛祖。以我诚心度那世间一切恶,观那世间一切生灵,只是……”
“弟子此生虚度,佛前叩首数十载,本以真心礼佛,临末才发觉未曾见识那大千世界。”
“这大千世界生灵,又是何种模样?又该如何渡之?”
“罪过……”
老僧话语悲戚。
声音入耳,让方士心中不免同情。
这老僧本想过安稳生活,便托了关系成为此地方丈。
为了在这个位置呆得住,甚至开始以身侍佛,就算他心中本不信那佛祖。
但随着步入暮年,终于是连整颗心都入了佛门。
不知身处何处的佛祖,终归还是以时间度化了他。
老僧以为此心就与了佛祖,却因为结识了那位大儒。
从大儒口中得知了外边世界的精彩。
心中难免生出羡慕。
那羡慕化作懊悔,甚至还带着一丝怨怼。
这本不应该出现在如今暮年的他心里的情绪日益积淀。
终于让他生出如此想法。
想出去看看。
见识一番外界的大千世界。
想亲眼去看看这世界的生灵,想知道他们信奉的究竟是不是烙印在自己心中的那尊佛。
但为时已晚。
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如今的身躯早已残旧,光是书院与庙宇之间来回的这条路,就已经让他走得吃力,又何来更多的精力去探求外界。
方士在老僧身后看得清楚,他那手臂上的命数已经不多,若是无灾劫的话,也不过支撑个四五年岁月。
随着一声哀叹。
却是忽觉一阵沉闷的压力自天而降。
雨,淅淅沥沥地落下。
眼前的庙宇竟是迅速坍塌。
方士还来不及大喊,却见瓦砾已经淹没了那道跪地的身影。
在阴暗的雨幕中,徒然一道苍老的身影冲出,出现在方士的面前。
是一个穿着白色僧袍的老人。
他面容狰狞地伸出手,就要抓向方士,咆哮着听不清楚的话语。
也正在这时,耳边一声轰鸣。
方士猛地睁眼。
却见眼前一片煞白。
白色随着呼吸消退,第一眼见到的是渐渐倒退的山木。
正是白天。
身体自觉有些颠簸。
绿荫之下正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