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江大京并没有让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环境难住,他表现出了很让人惊讶的适应能力。这个18岁半的小伙子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远离父母,可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在网络上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他不但没有感觉到异乡的隔阂和距离,而是感受到一种亲切,似乎以前什么时候他就在这个地方生活过。
人的大脑很奇妙,往往会有很多奇妙的事情让人无法解释。
比如说,你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你确定自己从来没见过,但是第一次见面你就觉得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而且感觉非常亲切。
还有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人,这个人对你也很有礼貌,甚至对你非常好,可你就是觉得见过这个人,而且一直非常讨厌厌恶这个人。
你从来没到过一个地方,并且确定自己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就是觉得非常熟悉,非常亲切,似乎以前来过甚至在这个地方玩过生活过。
江大京出生在四川的川东北核心城市南充,他18岁半的生命历程中也去过一些城市。CD、重庆是他除了南充以外去的最多的两个城市,上海、广州、南京、香港、深圳、北京、西安、昆明、青岛、丽江、大理、三亚、新加坡、曼谷等等城市江大京也去过一到两次。
可是江大京到过的城市,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阿姆斯特丹一样给了江大京这样的熟悉感觉。
江大京在内心深处非常喜爱这个算不上巨大的现代化城市,即使最初的生活和训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完全适应了这里的气候、环境、空气和水。
难道在江大京的潜意识里,他神游过阿姆斯特丹?难道这本就是上天的安排,江大京的人生历程中,阿姆斯特丹一定是重要的一站?
有的人在某个地方,什么都不是,而换在另外一个地方,也许他就是神。所以说,人一生都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工作合适的朋友合适的家人。到人生总结的时候,有多少人觉得此生真的没有遗憾?
来到阿姆斯特丹这座三面被运河包围的城市,空气清新,生活节奏也没有中国国内的大城市那么快。江大京申请了不在青训营中和别的年轻球员住宿舍,而是在外面租了一间小房子住,这是父母的意思。他们害怕单调严谨刻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让人死气沉沉,扼杀了江大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江竹恩认为,中场球员需要想象力,需要创造力,否则中场球员就仅仅只是一个工兵型的中场球员,而成不了真正的中场大师。
江大京在名师指导之下,任意球和角球的定位球技术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自己不断的加练和研究各种视频资料,终于能够纯粹凭借自己的感觉将30米以内的任意球罚向任何指定的墙壁之上直径不到35厘米的圆圈之中。同时主罚的任意球还能够根据人墙的高矮进行弧线弧度的调整,基本上能够将球越过1米90到2米35的人墙。
练习角球的时候,也常常能够将角球直接吊入后点和以很大的弧度绕进球门,当然这是指没有守门员防守的情况之下。
到江大京来到荷兰半年左右的时间,他的角球直接破门的比率就能达到90%。而将门前适合抢点直接攻门的位置划分了立体的三层三列四十五个点,江大京几乎能够将角球任意的罚到这些空中的点上,成功率保持在75%到95%。
江大京还练出一项绝活,那就是将任意球角球踢出的速度从25米/每秒到60米/每秒都能够跟自己的感觉和击球部位、摆腿弧度力度结合起来,做到游刃有余,误差较小。到后来他对自己主罚的任意球的力量速度、精确度和线路弧度基本上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练习人球结合的感觉,他常常闭上眼睛来练习或者在黑暗中练习,提高自己的听觉和触觉。
为了提高自己传球的精确度和对传球时机的把握,他又常常研究录像,研究不同战术的球员位置变化和球场上应对不同情况的球员位置变化。而且常常在训练中练习一些匪夷所思的出球方式和球路。
为了增强自己的对抗能力,他常常自己用绳子把自己绑缚起来踢球,在对抗绳子的牵扯拉力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动作。
因为从小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江大京一直都主要练习右脚,把右脚当做主要的训练对象,而左脚只是支撑或者辅助之类的基本训练。所以在来荷兰之前,江大京的左脚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缺陷。
到了荷兰之后,在教练的指导和要求下,在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支持下,经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之后,这个问题也变得不再是难题,他的左脚定位球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程度的提高。
他的进步是全方位的,除了技术体能速度力量得到提高之外,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和对不同技战术的理解、对方球员的心理变化方面,他也练得颇有些进步。
江大京在以后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曾经谈到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