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贵妇,和自己这个小衙役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他笑道:“郭夫人,小人见你为郭进大老爷和李如海老爷此去北疆发愁,特来告知郭夫人,此去北疆,无惊无险,只当是几位爷去玩一趟而已。”
大妞顿时呆住了:“这话怎么说的?北疆边关外就是胡族,年年胡骑都会在边疆上闹事,这‘玩一趟’从何说起?”
汤和压低了声音:“郭夫人,这冬季戍边其实是衙门里都知道的一个笑话,你想想,这每年胡骑袭扰边关,都是在啥时候?”
大妞虽然地处江南乡下,可好歹爹爹李如海是当兵的,寻常听他和几个村里的胞泽吹牛聊天,也多少懂点军情,她脱口而出道:“胡骑袭扰,向来是在秋季,那时草长马肥,胡人的军力最盛,啊呀,如今正是冬季,大雪飘飞,冰封万里,胡人的马都关在圈栏里没得草料吃,根本不可能跑到长城下袭击我李朝边境啊。”
汤和一拍大腿:“正是如此!郭夫人,其实这调修行门派戍边,只不过是应个景儿,不仅仅是修行门派,京里的那些公子哥儿们,也会趁现在这个机会,为国从军,到边关上历练上几个月。其实只不过是在边关的暖房里喝酒玩乐,熬过了冬季,开春后回到京城,就是一份板上钉钉的军功。”
大妞抚额苦笑,原来自己担心了半天,这戍边一事,只是人家用来捞功劳的,可叹自己的公爹和父亲一心报国,其实到了边关,只不过是徒费粮饷而已。
汤和也看出了大妞心头不快,暗恨自己嘴巴又快了,说了不该说的话,他忙挤出了几声笑:“当然,象科学门这样的修行门派能到边关上戍边,是极鼓舞士气的,边关的将领们由此可知,修行者们保佑着大李朝的亿万子民,护我江山万万年。”
大妞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谢过了汤和,在文告上用了印,就开始着手准备送郭进、李如海等人前往北疆一事。汤和虽然说此去北疆只不过是应个景儿,但大妞毕竟不敢大意,无论是郭进还是李如海或者李波他爹,都是多年没有见过战仗了,握锄头的时间比握刀枪还长,少不得在家里一阵翻腾,整了一堆法宝出来。
这些法宝,有的是天一阁送的,有的是俞大忠私藏的,什么捆仙索、飞石、飞针等一堆,可惜,大多是需要灵力才能驱使应用的,郭进等人虽然有功德之力,却不知该如何调用,所以这些法宝,形同废物。
郭进看到大妞送上来的几件勉强可用的法宝后,拎起一个小葫芦看了看,大妞忙解释道:“这葫芦嘴冲着敌人,一拍葫芦底,就会冒出烟火来。”
郭进笑道:“这玩意儿倒有趣--烟火可及多少米远?”
大妞道:“我试用了一下,烟火可克敌五十步之外。”
郭进嘿了一声:“五十步?那也就二十来米远。顶得什么用?好孩子,你把这些什么破烂法宝都扔了吧,大路这孩子才整出了好东西呢。我以前是不知道,前儿个李大眼拉着我去他们的高炉车间,我可是真正看到好东西了。”
大妞半信半疑,一直到郭进带着她来到了高炉车间后面的空地,亲自见识了滑膛枪的威力,才发现,郭大路居然还发明了如此一件了不得的法宝。
继郭大路前往西北七日之后,郭进“代子从军”,和一批后隆村中的军中老胞泽一起,往北疆而去。不过,临出发前,朱老村长的老寒腿犯了,不是不留了下来。队伍之中,却跟着一个小屁孩子,正是诸家小少爷。
正经论起来,小诸却是妥妥的官二代,他父亲亲自来信,让儿子跟着科学门北上戍边,也好捞取今后为官的资本,再怎么说诸小少爷也不可能一辈子在后隆村孵鸡蛋、做点心过一辈子啊,能修行自然是好的,如果悟不了道,那回来做个官也不错。
诸家老太太自然知道,此去北疆只不过是混日子,又有郭进带着,必是出不了事的,也就由他去了,只是大太太舍不得儿子,少不了拉着儿子心啊肉啊一通哭,让小诸一阵阵头大,恨不得立刻跑到长城上,省得听那阵阵唠叨。
郭进、李如海、李飞羽(李波老爹)、诸福坤等一行人北上戍边乃是军务,不可能晃晃悠悠前往,一行人骑着马,赶着大车,一路匆匆北上。
幸好天一阁范冲子不知怎么知道了科学门要北上之事,送来了一些仙符仙丹,人马用了这些仙家法宝后,虽然称不上腾云驾雾,却也比寻常路人赶路快了数倍,这一日,来到了长城上最大的边关--山海关。
山海关总兵吴大用早就带着一队军将在城门口相迎,脸上带笑,肚子里却骂翻了天,这千余年以来,再无修行门派响应朝廷之令,前到边关戍守,可这科学门真是古怪,居然还真派了人来,而且还是掌门人的老爹!
我的乖乖,这修行门派掌门人就是老皇帝见了都要客气几分,自己一个边关上的大头兵,见了掌门人的老爹,还不得大拍马屁,大磕其头?如果有一点慢待了,老太爷嘴巴一歪,说自己几句闲话,自己这总兵可就算当到头了。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