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神武(1 / 2)

苍生无咎 平静脉 3443 字 2017-12-03

神武郡,暮云帝国都城所在。

其版图面积是暮云帝国五十个郡中第二大的,仅次于南海郡。但南海郡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貌也以滩涂为主,与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王土之中神武郡是不能比的。

陈牧之带着仲宸穿过永乐郡,来到神武郡境内时,已是晚春三月。树木都已抽出新枝,一路上莺莺翠翠,心情也格外疏朗。

陈牧之是个很和蔼的人,没有什么架子,旅途之中对仲宸也是照拂不少,让仲宸感到很是温暖安全。他还给仲宸讲了许多宫廷礼仪,仲宸也都一一记下了。

又走了将近三日,来到一处长墙,自路心向两边延伸出去,望不到边际。城门两边列着两队士兵,一个门尉装束的军官,在带着几个士兵对路人进行盘查。

进得门去,仲宸问道:“院尊,这长墙一直修到了哪里?”

陈牧之笑笑,说道:“这不是什么长墙,是神武城。”

仲宸大惊,原以为这神武城作为帝都,必是辉煌雄伟的所在,没想到竟是如此普通,墙高三丈,虽然比普通的城墙略高,但比起寿阳城,却是要低一些的。而且这城内,也没有如何繁华,四处散落着农田,夹杂着许多农舍,与郊野并无二异。

陈牧之看着仲宸脸上的惊色,哈哈一笑,说道:“准确的说,这是神武城的外郭,郭墙周长四百里,郭内围拢面积方圆一百里。再向前走,还有外城、内城和皇城。”

“什么!”仲宸再次大惊失色,没想到仅仅是外郭,便是方圆一百里,竟比某些小郡的全域还大!也不知这外城、内城和皇城该有多么宏伟。

“为何要修筑如此宽广的城郭呢?”仲宸不解的问道。

“也是前车之鉴啊。史上发生过藩军作乱,其中有两次攻入帝都。一次是废帝嘉定四年,河西军都督桓冰,佣兵入城,妄行废立之事。另一次是哀帝宣和三年,灵武军都督苏和,围困帝都,连哀帝在内的王公贵族、城内百姓,竟全部被活活饿死。睿武帝中兴之后,便筑了这四百里长郭。一来作为折冲屏障,二来敌人不可能将四百里长郭尽皆围住,三来也保障了部分农田、水源,算作战时之资吧。”

仲宸听得暗自咋舌。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问道:“若是这外郭守将叛变,反将神武围困,那时外援受阻,内城困顿,岂不是大事坏已?”

陈牧之赞许的望着仲宸,说道:“宸儿小小年纪,便能想到此节,真是人中龙凤啊。这个问题,睿武帝也早已想到,为此他将四百里长郭分作四段,分别派遣四位将军带兵驻守。而外城周边,还设立了南北两个锐步营,人数也与外郭相当。而且所有的军粮储备,都置于外城之内。因此这外郭守军,便是受了外城的节制,不敢妄动了。”

仲宸轻轻点了点头。心道,大人们的思虑真是绵密啊,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吧。

又向前走了整整一天,这才看到神武城的真容。当它映入眼帘时,尽管仲宸之前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外城是一道高大雄伟的城墙,高足足有六丈,比寿阳城高出一半,城底宽六丈,城头宽三丈,估计容得下八骑并驾齐驱。城墙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砌筑,每块至少也得一丈长,看着异常坚固。角楼、瓮城、女墙都是设置周全严密,每边城墙至少设了四五十个马面。城外还有一道宽三丈的护城河,从河水的颜色判断,这河道至少深一丈有余。

据陈牧之讲,神武城的正中原有一座小山,整个山体是一块完整的巨石,方圆四里,高三十丈,坚硬无比。太祖定都于此时,发民工十万,日夜雕凿,耗时两年,硬生生的将这小山修整成两个巨大的平台。底层平台高出地面十丈,上层平台又高出底层平台十丈。而内城和皇城,便分别修筑在这两层平台之上。

因此这神武城从远处望去,好像三层面饼摞在一起一般。最高处一层是皇城,中间一层是内城,最下面是外城。

内城里多是达官贵戚,而皇城便是三宫六院了。这两座城高高的置于外城之上,显得无比庄严神圣。里面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水榭花台,无论在神武城的任何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城之内,还有无数条小溪从岩石上,从水渠里,从花丛中流向下方的内城,又从内城流到外城,汇入护城河,仿佛画卷中的仙宫一般。想必那皇城之内,有着许多泉眼吧。

皇城、内城、外城的城头,都有衣甲鲜明的士兵,在来回走动巡逻。连接在内城和外城之间的宽阔斜道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有打马的,有乘轿的,有挑担的,甚至还有推车的,真是热闹非凡。

陈牧之和仲宸没有住在外城的馆驿,而是直接到了内城的鸿胪馆。看来朝廷对于经略学院的接待规格是很高的。何况此次觐见的,是学院的院尊。

陈牧之同接待的官员出去了,仲宸自己坐在屋里,倒是有几分惬意。这次所住的馆舍,是一个三层小楼,仲宸他们的房间,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