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是个很特别的人。那时候结婚没有轿车,姑娘出嫁一般都坐马车来,可她却领着家人走去婆家,虽然只有两里地。一群人簇拥着一身大红而俊俏的她,被两旁火红的高粱地一衬托,真的像仙女下凡一样。
这么好看的姑娘咋就嫁给林家大儿子?原因在于他是县里汽车运输队的,那会儿工人值钱呢。
她嫁来了林家,那座远离村庄、孤零零的老宅子就有了欢声笑语。婆媳俩从来不单独做饭,要么婆婆烧火媳妇做饭,要么颠倒过来;她俩总是互开玩笑,笑成一团,比母女都亲,这真是神仙婆媳啊。
娟子嫁过来以后,这一家子出奇的顺,诞下了两个儿子;两个小叔子和一个小姑子或考学或招工都成了城里人。
娟子身上仿佛有一股仙气儿,她家的草垛里招来了黄大仙,后院的石头堆里住着白仙(刺猬)、柳仙(蛇)。它们和平共处,互不干扰。夏天的时候,只要娟子嘴里发出“啧啧……”声,它们就知道她来喂它们了,就都聚拢在她的身边。这是当时村中一景,大伙都羡慕林家有仙儿保佑。
你相信乐极生悲吗?反正我信。不过喜,也不过忧,中正为最好之状态。
娟子四十岁那年冬天,天飘着雪,一只黄皮子被小儿子从草垛里拎出来,它已经死了。这让娟子好生担心,仿佛预感了什么。她拼命烧香,拼命祈祷,可灾难还是降临了:丈夫送货的路上撞车殒命。
不是说有仙儿保佑就不会有灾难吗?未必,天道并不是仙儿可以左右,林家大儿子就这寿命。
因为是责任在对方,所以娟子得了一大笔赔款。按说她可再嫁,寻求自己的圆满,可她偏偏不,硬是留了下来。她已经离不开这里,虽然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
这时候,她活着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两个儿子:他们是林家的后代,承载着林家的使命,也承蒙着林家的祖宗和诸神的关怀;她觉得,离开此地,她将前功尽弃。
婆婆劝娟子再嫁,声称绝不要儿子一分钱补偿。娟子听劝,她甚至招来个夫婿。可这多了一个格外的人,仿佛是破坏了这特定的氛围,就连年三十那全家最神圣的相聚也因为有他而显得不那么和谐,就像夫妻之间的私事而旁边偏有一个偷窥者一样……总之,是放不开。男人也知趣,不久就告退了。
娟子离不开这个家,永不外嫁。婆婆感动,把她当成自己的闺女。
我真不忍心告诉你,可它偏偏发生了。婆婆62岁这年,也就是大儿子去世两年之后,她改嫁了。
原来,这婆婆和儿媳媳是同病相怜,四十二岁守寡。为了四个孩子,所有的孤独和凌辱她都承受了。指所以坚持这些年没改嫁,就是因为一是儿子大了,有奔头;二是还想守着老宅子,给孩子们一个原汁原味的家。
现在,婆婆觉得有了儿媳这样一个更胜自己的人,就完全可以支撑这个家了。她终于可以放下几乎不可承受之重,而让情爱再填充她20年来守寡的空虚,她实在太需要一个老头子了。不好理解?可人各有志,娘要嫁人,谁还拦得住?就随她去吧。
从此,儿媳就成了这一家之主,老嫂如娘最现实的版本就这么诞生了。
城里的小叔子,小姑子每年春节都会回来。而能保证这个家还能完整、团聚、有底气,而不像一窝燕子那样长大了就各奔东西,现在就靠这老嫂子呢。他们打心底钦佩嫂子,也每年回来给她祝寿,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本来,娟子的二儿子完全可以去城里的,可是,为了母亲,为了叔叔和姑姑,他情愿留在乡下。他和母亲一样,想让这老宅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永远保存而不至于消散。
晚年娟子非常幸福。那些仙儿还陪伴着她;大儿子成了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商人,小叔子小姑子们也都事业有成。
最重要的是,她成了乡里媳妇儿的楷模,谁家说起儿媳妇,必提一句:“看人村东头的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