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古老宁静的村庄,村东头山坡下槐树环绕的那七间房子就是老李家。家有三儿一女,只有小儿子大为和父母住在一起,其他三位都是官员,住在城里。
大为的一双儿女都已成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特别是儿子,同龄中的佼佼者,出类拔萃,小小年纪就从机关辞了职创办了一家公司,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大为的两口子羡慕城里生活,就动了进城的念头,但爹妈打死不去,他们要守着祖上定下的规矩:李家子孙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离开这个老宅子,因为这是和神的契约。
老宅子这么神圣源于院里的一个偏厦,这偏厦子实际上是狐狸的坟墓,这个秘密除了自家人再没人知道。
故事得从大为的太爷说起。那是大清年月一个春天的中午,因为家里一口铁锅漏了,太爷就背着它去邻村铁匠铺去补。刚走下山梁,就看见一只通体黑色的狐狸跑过来,身上流着血,远远地一位猎人在追,狐狸跑的东摇西晃,看起来随时就要倒地,看见太爷来,拼尽最后的力气几步窜到他的脚下,匍匐在地,不断给太爷磕头,眼里充满了泪水。太爷可怜它,也熟知“千年黑,万年白”的古语,知道它已得道成精。眼看猎人就要奔过来,太爷忙把大锅扣在它身上,然后一屁股坐在锅底上,又掏出了烟袋,点上火,吧嗒吧嗒抽起来。猎人过来询问狐狸去向,太爷指了指山梁,猎人走了,狐狸得救了。
狐仙儿报恩,常常幻做人形给李家送来足够的钱财,李家自此发了,太爷开始置房置地,成了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财主。
太爷七十岁那年的一天夜里,从山里背回个黑皮狐狸,不用说,它就是那狐仙了,可它已经病的奄奄一息。
太爷把它安置在院中的偏厦里,每天像伺候老父一样伺候它。这天狐仙就剩了最后一口气,对太爷说,我活了一千多年了,这肉身寿命到了,永别就在今日,死后灵魂去处还得听从天朝地府安排,我们今世的缘分到此也就尽了,可你的大恩大德尚未报完,所以,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这偏厦里,我的子孙得道者将完成我未竞的事业,他们念及我这把老骨头在此,还会回报恩人和子孙,望你和后代不要离开这个院落,更不要拆毁这偏厦,以此为约。
太爷忙问如果我的后人没有男丁或者男丁都离家在外该怎么办?
狐仙说,这不打紧。我都做了安排,你的后代不会缺男丁,也会让子孙中品德最高尚、最忠厚者来守这个老宅,作为回报,他这一支将得到神的庇护,子孙旺盛,生活美满。太爷流着泪答应了它,死后就把它埋在偏厦里,又封堵了所有门窗,忌日或节日就在门前焚香烧纸祭祀。
这些话后来都得到了应验,这一家从来就无衣食之忧,即便是最艰难的岁月也是如此。到了大为这一辈,他的两哥一姐刚恢复高考时就陆续考入了大学,现在都在城里有了一官半职;唯有他最孝顺、最听话却也最愚笨,所以,只能留在家乡守这老宅子。
回到开头。大为两口子看见哥姐们都在城里,总感觉落了后,没面子,所以时刻都想进城。碍于父母阻拦就一直没有成行。近些年爹娘陆续逝去,没人管他了,也没了牵挂,大为就卖了祖宅,把狐仙遗骨迁到祖坟,就和老婆投奔儿子去了。
这一走风雨飘摇,这一走苦难临头。大为先是在城里买二手房受骗,隔年儿子车祸去世,两口子真真哭了一年。痛定思痛,追悔莫及,当初真不该弃了老宅,丢了祖训,撕了和神的契约,应该受罚啊。
两个哥哥当初就不同意他到城里来,他俩都认为以小弟的智商根本就生不出名校毕业,拥有超人一等的智商和情商的儿子,这都得拜神之所赐,如果他们两口子尊祖训守契约,有这一双优秀儿女的照应,还愁没有富贵的生活吗?这回儿子死了,是神断了念想,再也不需要他了。
如今,退休在家、有一儿子的大哥出资买回了老宅,又和老婆搬到乡下,把狐仙也迁回来。大为住在女儿家,听说过得很不如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