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再次睁开眼睛,柳小天已经躺在地上,嘴角留着血,一旁站着一个一身蓝色儒袍的中年人。
“德叔?”张心怡道。
那中年人看着张心怡慈祥道:“小姐,就算是死亡的威胁,你也不来唤我吗?”
张心怡却慢慢走到柳小天那里,跪坐下来,把柳小天的头搭在腿上,抱在怀里,用袖口擦干柳小天嘴角的血,笑着道:“这是我的夫君啊!”
中年人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他只以为两人都是为了这次比试作秀而已,现在一见,明明是自家小姐动了真情。
张心怡又如那时和柳小天嬉笑一样,伸出手,试探柳小天的鼻息,那里没了气,收回双手对着中年人道:“德叔,求你救救我的夫君,好吗?”
“不可能,常人也就算了,此人妖气深重,以你的身份,我不可能留下他。”中年人别过头道。
“如果我答应和你回去呢?”张心怡知道中年人一定有办法,又道。
名叫德叔的人再次瞪大了双眼,“我知你不愿回去,为了他,值得吗?”
“不算数能怎么着?我喜欢她啊,我爱她啊!”
“你把我抓来要干什么?莫非真是看我长得好看,要我做你的压寨夫君?”
“这位爷,你整理下衣衫再和我对话好不?”
“在下柳小天,敢问姑娘芳名?”
“这也正是我想对心怡说的,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你我二人终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
“值得。”
德叔也只好答应,什么都没有把小姐接回去最重要,走到柳小天身前,低下头正要出手相救。
“扑通,扑通。”
“这是?”德叔又仔细听了听,大声失色道:“剑心!”
大早上杭州城里就下起了细雨,雨水沿着青瓦片滴落在石板道上,往来行人们打着油纸伞,披着蓑衣在街上逗留,因为今天便是童生试第一场县试了,苦读寒窗十几载,只为一朝封官入阁。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繁华程度来说,京城与之相比都要黯然失色。
一处县衙门前,两座石狮子魏然而立,红色油漆门大开。
孟师爷在厅中不停的踱步,走来走去。
“玄堂,这都马上快开始了,你说的那柳神童怎还不见人影?”问话的是厅中上座的刘县令刘本溪刘大人了。
“定是会来,县尊大人在等等。”听到这,刘县令还是颇为意动。
这刘本溪,本是崇祯末年考取了进士的,没料到第二年大明就让大顺灭了,那年的同考生都被搁置下来,十四年中,空有进士身份,却毫无作为,前两年才被任了一个县令官职。
却说因为这些年沉淀下来,心性早已成熟,没了远大抱负,想着做一个小县令也是不错,任一县长官,安享晚年,图个自在。
谁成想被调到这杭州城来,这城里人多地广,朝廷便设了东南西北四个县衙,也就有了四个县令,大家都是从八品,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明争暗斗却在所难免,再往上走,从六品守备两个,从五品同知一个,正四品知府一个,还有那亲王三个,国候一个,总之做任何事都得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随便在里面揪出来一个都能压死他。
这也正是他任南县衙县令第一次赶上恩科,县试县试,县令出题,也由他录取,如果能在他南县衙出个好苗子,奖赏肯定会有,所以之前听了孟师爷说柳小天的那几个楹联和诗词,觉着这正是一个好机会。
“县尊老爷,孟师爷,再不鸣锣可就不符规矩了。”一个手里拿着铜锣的小卒提醒道。
鸣了锣,就意味着县试开始,县衙大门也就关上了,任何人在想进来都是不可能的,现在后院考场里全都是考生,只缺柳小天一人。
孟师爷看到时辰已到,再拖下去让别的考生知道定要大闹,咬咬牙道:“那鸣锣吧。”
小卒挥起手中包着红布的鼓棒就要敲下去,。
“等一等!”
几人随着声音看过去,一个少年在雨中往这边狂奔,少年青布衣,头上蒙着个斗笠,后面背着包裹,腰间一把桃木剑。
“来了!”
雨停了,天边映出一道彩虹,雨过天晴。
三万,终于到了三万,感谢大家地支持,感谢所有人地推荐票,真的感谢,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