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综合考察队(上)(1 / 2)

四世疑云 关外散闲人 2780 字 2017-11-18

队伍从乌鲁木齐出发,中间在库尔勒市休整一晚,于第二天下午到达了距离罗布泊最近的县城——若羌县。

若羌县别名也叫楼兰,其管辖的地理面积是现在浙江省的2倍,是中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

不过虽然辖区面积大,但是多为荒漠,总人口只有3万人左右,而且少数民族占了总人口的40%。

在这里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东乡族等15个少数民族,大家各有各的信仰,也许是为了保护种族血脉,之间从不通婚。按照计划此次考察的大本营就在这里。

想要进入罗布泊腹地,最要紧的除了给养之外,就是找一位好的向导。

之前彭院长两次考察的地点都是在罗布泊的边缘地带,所以没有找向导。

但是这次计划的考察地点是在罗布泊腹地,没有向导是绝对不行的。

最终队伍凭借着介绍信找到当地的村长,村长是个70多岁的老头,长得精瘦,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了。

村长一看介绍信开出的单位,当时就吓傻了!估计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北京首长,握着彭院长的手一顿摇啊!

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一边哭还一边问***他老人家可好啊?

村长这一哭把众人吓了一跳,赶忙解释说***他老人家已经驾鹤西去了。

村长一听***没了哭的那叫一个惨,拉着彭院长的手就不松开了,鼻涕眼泪流了一地。

众人看到这情形赶紧拉开老村长,安慰说***他老人家虽然驾鹤西去了,但是遗体还保留在水晶棺里,答应任务结束后一定带着老村长去北京见见***。

后来才知道这地方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放在村部的一台收音机,可惜地方太偏远信号根本覆盖不到,所以也只是个摆设。

最后村长亲自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向导,是个蒙古族的小伙子。

小伙子叫巴萨,大概有二十四五岁的摸样,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

据村长说,巴萨的父亲原先就是给过往驼队做向导的,巴萨从小就跟着父亲多次进入罗布泊。

现在他父亲年岁大了,已经不能在给人做向导了,于是巴萨子承父业做起了向导。

可能是由于汉语不太流利的原因,巴萨不是很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不过身体倒是壮实,将近一米九的个头,腰间别着一把弯刀。

众人看着这个大块头也觉得十分有趣,暗地里那易给他起了个外号“傻大个”。

队伍安顿好一切之后,晚上就住在了村部里。

说是村部,其实就是老村长自己的家里。白天炕上的被子一叠,放张小桌子就是村部。晚上桌子一撤,被子一铺就睡觉。

把我们这些人安排在这也算是最高待遇了,因为这里是村中唯一有电灯泡的地方。

晚上老村长特意炖了只大公鸡给我们这些北京来的“首长”改善伙食。

不过这鸡确实好吃的很,肉质紧实又不硬,很有嚼头。在城里很难吃到这么好吃的鸡。

大家都围坐在炕上吃鸡,这时候傅红兵天生没溜的本性尽显无疑,一边吃着鸡一边就问老村长:哎我说村长,你也太抠了,就整这一只鸡啊?

那易本来正在旁边闷头吃鸡,听完傅红兵的话悄悄的从背后踹了傅红兵一脚。

傅红兵被揣这一脚之后,不但没有察觉那易的用意,还拍拍屁股嚷嚷道:

“老那,你踹我干哈?”

老村长见此情形面露尴尬,略带歉意的说道:

“各位首长,真是对不住。我们这穷,不瞒你们说,你们吃的这只鸡本来是我自己养着过年吃的。你们要是不够,就再吃点红薯垫吧垫吧?”

众人听完,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一群北京来的“首长”撇着嘴丫子就把人家过年养的鸡给吃了。

彭院长听完也是好一阵的尴尬,抬眼往四周瞧瞧,只见屋子里面确实够穷的,于是想了想朝着助手小胡使了一个眼色。

助手明白彭院长的意思,从怀里掏出了几张大团结。村长一看北京来的首长要给钱,哪里肯要。

赶紧解释说我老汉不是这个意思,北京的首长来了吃只鸡哪里还能要钱呢?这要是让***老人家知道了,我老汉这脸往哪放啊!

那易看村长死活不要,眼睛一转计上心头,连忙说道:

“大爷,这钱您可得揣着。***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教育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您这钱如果不收着,我们可是犯纪律的!”

村长听那易这么一说,才不情愿的接过了那几张大团结。老村长拿着钱有点不知所措,念叨着:也中,回头我就用这些钱再给村里挖口井,省的还得上邻村去打水!

彭院长在一旁听见老村长念叨,就有些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