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渐隐,黑潮消退,东边的天际慢慢浮现鱼肚白。
早就起床的白源打水洗漱,随后持刀在狭窄的院子中挥斩起来,霎时间锋芒闪耀,隐隐伴随着低沉的虎啸之音。
尽管穿着薄单衣,但是玄气高速运转时暖烘烘的热量,使得他没有被愈发寒冷的气候影响。
进入通窍期已经有数日,他昨夜终于打通了新的窍穴。
比起其他人要花费五六天时间稳定实力,再花几天徐徐增长玄气,他的速度相对有些快了。
不过这也正常,在发现进入和氏璧能滋养精神,代替睡眠作用之后,他每天夜里都是盘膝运转内功,部分意识则进入演武空间锻炼自己,等若凭白多出一段相当长的修炼时间。
为了快速上手内堂的项目,并且以后不用每天下午都去内堂后山,他将其中一半夜间时间花在场景光球上,各项技艺迅速增长。
当然,这与老爷子介绍的书籍也有很大关系,让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
剩下的时间则是在石柱上钻研模仿演武人影的动作,甚至与对方战斗,只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赢过一次。
明明大家都是登峰造极层次的五步拳,演武人影使出来的威力却总是比他强上数分。
这让他很怀疑登峰造极之后,还有他不知道的更高层次。
在学习与对抗双重作用下,如今只剩《九重劲》尚未达标,其他两门功法都已经到了登峰造极,对自身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虽然进入通窍就有机会学习新的武技,但是他打算过段时间再去传功阁挑选,目前需要顾及的东西实在是比较多。
像前两天从老爷子那边拿到的黑铁战矛、群山画,搁在桌子上后就没碰过,还得挤时间研究研究。
通过不断补全功法,玄牌也积攒了不少贡献点,他想到药堂请人开药方,再置换一些高品级的药材,用来增强自身肉身强度。
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尽快提升实力,越快越好。
他可不打算跟白永丰一样在内堂待那么久,顶多一年的时间,自己就会离开内堂,报名前往边境参军。
按照白家的规定,只有立下足够的军功,才拥有自行游历的资格。
不说大明出现的惊世天才王守仁,大唐那边的李靖,至少大秦这边的蒙恬蒙毅两兄弟,他总得找机会去见识见识,那样才能知道这些历史名人的厉害程度。
前两天倒是跟芊晴大小姐打听过李斯的消息,结果却被告知这位已经离开巨鹿城,前往深山老林的法家学派,短期之内不会回来。
原本他还打算让少女聚会的时候捎上自己,那样就有机会窥探李斯的深浅,现在看来自己还是想多了。
待到刀法练完之后,白源重重呼出一口气,转身进屋换了套干净衣服,之后才推门而出。
早早抵达内堂,演武场上并没什么人,只有一名年纪十一二的白衣少女在晨辉下舞剑,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小孩。
他路过的时候,只是打量了两眼。
估计等那群人集合还有一段时间,走向兵器架挑选重量合适的硬木长矛。
在老爷子的武库挑选战矛,可不是觉得那柄武器雕纹精美,所以一时兴起,而是准备下一门武技就挑选矛法。
军队不会因为你擅长什么武器,就让你自由发挥,乱糟糟的游兵散勇可不符合大秦的作战风格。
长矛是大秦的制式武器,是战阵中的主角之一,属于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兵器。
当然中级军官可以使用自己的武器,但是他们白家弟子被安排过去的时候,又有几个能直接到那个位置。
大多数还是从基层的伍长、什长做起,所以他也得未雨绸缪。
面朝东方,白源深吸一口气,根据自己看过的基础书籍,在演武场一处角落进行长矛的练习。
扎、刺、挞、抨、缠、圈、拦、扑、点、拨....
无论多么高深的武技,归根到底还是由这些简简单单的招式组成,只是配合上不同发力技巧以及玄气运用,才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学习武技之前,反复熟悉这些基础还是有一定好处,至少到时候能快速入门。
就在他沉浸在练习当中时,内堂弟子已经陆续到来。
还是与往常那般,未到通窍的人自觉练习,而通窍的人则是三三两两聚集等人,也有手痒的拿起木制兵器练习。
昨夜通宵看书的白芊晴打着小哈欠,从院门那边走进来,打着精神寻找白源的身影。
虽然不像和淑娘那样无话不谈,但是经过几天的相处,两人已经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了。
刚找到目标,她就看到好几个人比自己更快一步地走向那边,而且气势汹汹,一看准没好事。
少女哼了一声,匆忙迈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