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阎应元(1)(1 / 2)

满清十二万雄兵。

吴三桂带着五万关宁铁骑。

左良玉带着五万精兵。

一起进攻京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举国震惊。

在朝廷上面,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在民间同样的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各间酒楼,茶馆,都是议论这件事的声音。

比如,这是在山,东的一间酒楼内。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吧,无数的兵锋,直接的指向一人。何玄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使得这么多的军队,这么多的势力,要讨伐他。”一个身穿锦袍的书生摇动着扇子,嘿嘿的笑道,他是官二代,平时也是鱼肉乡里之辈。

听说何玄在大杀鱼肉乡里之辈,他就吓了一大跳。不过好在何玄远在北京,他却在山,东,两者相差千里,他不怎么担心。

今日听说何玄倒霉,他也不由的快慰之极。

“何神将做的哪里是天怒人怨的事情,比如说他得罪了满清,是因为斩杀了满清的前任皇帝皇太极。满清侵我大明国土,杀我大明百姓,他们的皇帝当然该杀,何神将杀得好。”旁边有个蓝袍书生说道:“至于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左良玉的弟弟左良云,都是做恶多端之辈,早就该死。”

“何神将是做得太好了,到处斩恶,终于让诸多的恶,汇聚在一起,共同反对他。”蓝袍书生说道。

锦袍书生听得了蓝袍书生这么一说,他也不由的一气:“好,好,你们这些穷人家,最喜欢的就是何玄这样的人。但是你们喜欢有个屁用,现在三路大军围攻,二十多万的军队,我就不相信他不死。”

蓝袍书生也不由的语塞。

现在公认的最强军队是满清。

第二强的则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号称大明第一强军。

第三强的却是湖广总兵左良玉的兵。

第四强的才轮到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李自成的军队数量多了些,所以战斗力能压制张献忠。

这等于说,何玄一个人对上了当世第一强军,第二强军,第三强军。

这……确实没有赢的希望。

“也许,何神将还会赢,何神将一直以来,创造了多少奇迹。”蓝袍书生嘴硬的说道。

“哈哈,你慢慢幻想吧,穷胚子,这一次何玄死定了。面对着这样的军队,他何玄再是孙悟空,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一次他死定了。你真以为他天下无敌了?”锦衣书生得意的嘲讽着。

蓝袍书生语塞。

是的,在当世第一强军,第二强军,第三强军联手的情况下,又有什么人,能不死呢?

各方议论之辈,都认为,何玄这一次,只怕是……在劫难逃!

……

此时的何玄,已经怼完了朝廷当中,那些虚假的大臣。

返回了自己的神国公府当中。

在书房当中,静静的等着。

如果没有弄错的话,今天应当有一个人会到。

看看时辰,应当差不多了。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样子,宋管家走了进来:“大人,锦衣卫副指挥使方旗求见。”

“叫他进来吧。”

“好。”宋管家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锦衣卫副指挥使方旗大步迈了进来。

在他身后,有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

方旗一拱手:“神将,你要我找的人,我找到了,也给你带过来了。”

方旗是有些不解,他跟在何神将手下办事也有一段时间,佩服神将的为人。但是神将有些事情就看不懂了。比如说,特意叫他去了江南一个叫江阴的小地方,去把一个叫阎应元的典吏给请过来,这就真的不明白了。

典吏那是什么官?勉强要算的话,那就是九品芝麻官。

何神将当时还交待了,请这个典吏的时候,要尊重一些。

不过,既然神将交待了,那就照办就是。

何玄一听交待方旗的事情给办好了,他也不由的一喜,看向了方旗身后那位四十多岁,留着长须的俊儒中年:“可是阎应元阎典吏当面。”

其它人,不知道这位阎典吏的才华。

但是,何玄可是相当清楚。

这位阎典吏,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

但是到了历史上的公元1645年,他才真正的焕发出了他本身的才干。在历史上的这一年,清国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颁布了剃发令,号称留发不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