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朝试3(1 / 2)

逆天之悲歌 独孤金牛 2651 字 2017-12-07

第二日,我和老师早早便到翰林院准备参加武试,总监考郭缙云在主席台上宣读纪律与规则:

上午进行三轮比试,每场比试都是考生随机抽签,我们会将考生分为两组,将第二组考生的姓名写着一张纸上,再把写着名字的纸张折好放入箱子,第一组考生从箱子中随机抽出一张纸,抽到哪个名字便与谁比试。

第一轮比试之后,胜者与胜者进行第二轮比试,败者与败者进行第二轮比试,连续败两场的考生出局,淘汰四分之一考生;

第二轮比试之后,连胜两轮的互相比试,只胜一轮的考生互相比试。

三轮比试之后,败了两轮的考生出局,再次淘汰四分之一的考生,场内剩下原来的一半考生。

第四轮比试,连续胜出三场的互相比试,而只胜出两场的考生之间互相比试,败的考生再次出局,再次淘汰剩下考生的三分之一。

第五轮比试,再次淘汰场内三分之一考生,剩下一百五十名考生,这些考生进入排名赛,经过最后三场比试之后,武试成绩综合文试成绩得出最终排名。

前一百名考生成为今年的被录取为进士,在六部学习,等待朝廷任命。前十名考生被录取为学士,在文华殿行走,等待朝廷任命;而第一名的考生被录取为内阁大学士,在内阁编修国书整理档案,等待朝廷任命。

这些规则有点繁琐,我总结起来,就是:前五场只要败了两场便被淘汰出局,五场之后留下一百五十名考生,其中有五十个考生是连胜五场的,一百名考生是胜了其中四场。

而最后的三场排出名次,最终结合文试成绩排出名次榜单,前一百名被册封为进士出身,在六部学习其实就是分配各部实习跑腿,等待被任命为各部或地方上七品官员;

而前十名则是被册封为学士出身,在文华殿行走其实就是在皇宫内跑腿打杂,等待被任命为中央或地方六品官员;

第一名被册封为大学士出身,在内阁档案库编修国书整理档案两年,两年后被任命为五品官员,大多数情况会被任命为皇宫内某个大殿的大学士,也就是皇帝陛下的顾问。

这就是我今日的目标,必须要连胜八场,我才有机会获得第一名。

当然连胜八场之人一共会产生五人,八场中胜出七场之人也会产生十人,这时的名次排位,便完全看综合文试成绩了,而文试成绩是没有对外公布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舞弊空间,所以才会有许多人觉得大朝试公平度不如乡试。

我相信自己的文试成绩,也相信郭缙云说过的承诺:不会将上一辈的恩怨嫁接到下一辈,而且会给我一个公平的成绩。于是我安心的进行武试。

首先,我们进行第一场分队,我发现自己被分在和许多高手同一队。

因为事先老师已经从不知什么渠道搞到了这一届考生中的高手名单和各种资料,资料里面有高手们的名字和画像,所以我认得出这些人。我很好奇为什么随机排队会这么碰巧的排在了一个队里。

我转头看看周边同一队的考生,我发现有些人在偷着乐,有些考生在跟考官使眼色,有个穿着富丽堂皇的贵公子在往考官袖子里塞什么?银票吗?

我想起昨夜老师说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已经为你做好了最佳的安排,你只要正常发挥就够了,四大天王派来的关门弟子,你应该是不会有机会遇到。

于是我很容易的猜想到真正的原因:抽签当然是随机的,可是排成两队,却是事先安排好的。高手和高手一队,如果某个考生不是高手,那么找找关系跟高手弄成一队,自然不会遭遇高手。在剩下的那队差生中不管挑选的哪个考生,都能轻易获胜。

我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有些无奈的摇摇头,如今的世道这么败坏都是有原因的,我无法改变什么,于是只能遗憾的顺应这个规律了。

抽签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想了一会,才想起,此人不就是龚佩彦吗?此人有一个很厉害的法宝昊天梭,在乡试的时候,我偷袭了他侥幸得胜。在他脸上留下了许多拳印,如今基本全好了,只是这脸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眉清目秀了,好像有些发皱。

我想起阿娘曾经派人到他府上赔礼道歉,于是不想惹是生非,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假装着没看到他,尽量避开他的视线范围。

我第一轮武试抽签抽了个不知出处的中年人,就连他的姓名我都没能记住,因为他实在平庸,平庸得我都不需要放出太厉害的招数。他也许是某个偏僻小县城的精英,但是放在大朝试,那真的是陪练而已。

我不好意思把他打得太惨,随便的祭出宝刀横扫几下,把他的那边飞剑砍得飞出擂台,便对他说道:兄台承让了。

他很识趣的鞠了个恭,退身而下。

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同样的很无趣呀,我胜得毫无压力。正如老师所言,正常发挥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