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其志,小人乐其事,我垂钓于渭水之上,非为渔耳,乃是有所思也!”
姜子牙道。
“所思何物?”
“钓钩以饵,则鱼食之,圣人以得,则天下得之!”
苏澈先前猜测姜子牙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此时听了他这番话,以天下说之,心中愈加亮堂了几分。
既然姜子牙已经把话说得如此直白了,苏澈也无需那般遮遮掩掩,反正姜子牙迟早是他的臣子,日后还要倚仗他身后的阐教势力。
于是,苏澈顺着姜子牙的话,问道:“鱼饵可以糟糠,则圣人执何为饵,以钓天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也!同万民之利者,则得天下,专万民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万民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趋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从之!”
姜子牙一番长篇大论,犹如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意欲倾尽毕生才华,以谏苏澈。
只听姜子牙继续说道:“故知,圣人以仁以德以义以道为饵,则天下尽在鱼篓之中!”
他一边滔滔不绝,一边注视着苏澈脸上的神情反应。
但见苏澈端身而坐,竖耳倾听,时而眉头微蹙,时而若有所思,时而豁然开朗,时而颔首微笑,如饮甘醴,仿佛深以其言为善。
姜子牙察言观色,心中暗喜,以为他这番循循善诱的言语,正中苏澈的下怀。
他哪里知道,苏澈其实根本就没怎么听懂他在说些什么。
尼玛,也没人告诉我穿越还得带个语文老师啊!
苏澈努力地憋着一个哈欠。
为了不让姜子牙寒心,苏澈只好再次启用了他那精湛的演技,装作深以为然。
“子牙公讲完了么?”
眼见姜子牙语气稍顿,苏澈小心翼翼地问道。
话一出口,立即察觉到了不妥。
他这样问姜子牙,岂不是显露出了内心深处的不耐烦了。
“啊!”
姜子牙微怔,点了点头。
糟糕,这货好像有些不高兴了!
苏澈心中咯噔了一下。
念头飞转,苏澈假咳两声,道:“子牙公,你说得很好!西伯侯德贯乾坤,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归周,万民受其安康,百姓无不瞻仰!然而,遥想当年,成汤立天下,尚有鸣条之战,如今帝辛之暴虐,一如夏桀乎?”
姜子牙是何等聪慧的人物,立即懂了苏澈话里的意思,心中也安定了不少。
原来这姬发是在考虑兵戈之事!
诚然,如今天下,五帝古制早已废弃,帝辛又怎肯禅让殷商江山,想要取而代之,双方必有恶战。
姜子牙以为苏澈是想考验他在为将方面的才能,当即躬身道:“今帝辛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他日兵戈必起!若两军相遇,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方为兵道!”
苏澈仍然满脑浆糊,有点不知姜子牙所云。
然而,这一次,苏澈决定反客为主,待姜子牙说完,立即拊掌称赞。
“子牙公说得太好了!”苏澈话锋陡转,“不过,对于用兵之法,我也有一番见解,请子牙公试闻一二!”
姜子牙愣了愣,道:“愿闻其详!”
“兵者,诡道也,能因势变化而制胜者,余谓之神也!”
短短一句话,便已将兵道概述,姜子牙望着苏澈,眼底闪过一抹惊诧的神色。
一瞥姜子牙的神色,苏澈振了振精神,续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之也!”
听到这里,姜子牙浑身如触电了般,眼前蓦然大亮。
不战而屈人之兵?!
卧槽,说得太好了!
姜子牙研究兵法数十年,于此道颇有心得,但他都是在想如何全歼敌军以制胜,从来不曾考虑过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然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是暗合他刚才那番仁德之论吗?
没想到苏澈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解,姜子牙除了震惊之外,赶紧正襟危坐,凝神静听,以免错过了苏澈接下来的精妙言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