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六联,人们都会议论起那帮人,心眼正着哩!教导处本来是个当校长的跳板。可从张校长手里,教导处就成了安置转不了正的教师的安全港。当然张校长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教学骨干转不了正,势必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民办教师担任教导主任,稳定局势。也难怪说那几年六联出人才,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名校。和行政上的人性化管理是分不开的。这不苏大虎当年是捧孙小川的场,还人家孙小川的情。也快轮着苏大虎当主任了,结果联校给抽走了。
接下来各联校进行了一次行政上的改革,联校下属的各联办都陪备了专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这也是教育部门的一次真正相当有价值的跟随,那时社会上正在推行什么厂长负责制。孙小川名正言顺的主抓了教学工作,称呼也变成了孙校长。张校长也没客气直接通过联校会议把吴文化提到了教导主任的位置。吴文华这人把心比较小,表现在平时就是心比较细。也许是很久没有担当大事的缘故,显得有些放不开。对于吴文化的工作,孙小川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忙,吴文化除了满脸的笑意并说不出什么。
忙那是真忙!学校这头一忙,回家的次数自然就减少了。两位老人非常体谅他,忙就不回来了。他嘴上迎着生心里怎能放得下!这不那天晚上,两老人嘴发馋想吃烤红薯。要是吴文化在就会给他们弄好,可不是儿不在吗?俩位老人照照呼呼的弄好,近情的享受了这美味红薯。也不知咋的火门没有封好!
第二天早上日高三杆子,邻居家的小三到老吴家借刨地用的三钩子。敲了好一会子门见没人应声,这才意识到出了事,借了梯子从墙头翻了进去,这才失声的大喊起来。原来老俩口中了煤毒!吴大娘软软的趴在屋子的门槛上,嘴里含混不清的喊着,文!文!小三一边叫顺人给文化捎信。一边借了大车,套了自家的骡子,拉了俩位老人往县城赶。吴文化坐着孙小川开的手扶拖拉机,赶到县医院,医生们已经展开急救。只有小三在收费室里直调圈,旁边还有一个医院派的看他的人。吴文化先重重的拍了一下小三的肩膀,没有说出什么。紧接着随那人去交了费。吴大娘下午就能下了地,但三天头上吴老汉却还是昏迷不醒。主治医生把吴文化拉到一旁告诉他省城有专治中煤毒的高压氧舱,就是费用怕得三千。那天老齐正好随孙小川在旁边,听到三千老齐不由得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腮帮子,腰闪了两下没弯下去。孙小川想也没想就说,这是只有找杨晓梅。对找杨晓梅!老齐立马迎合,仿佛一个濒死的病人灌下仙丹立马恢复了元气一般。
吴文化在邮局打了电话没有半个小时,王小娇和杨晓梅驱车赶到县医院,把一叠钱递到了吴文化的手里,又去帮忙抬吴老汉。也许是到了时候,也许是抬上抬下折腾的过。吴老喊醒了过来,大家又是一阵忙乱。杨晓梅要走了,吴文化赶紧把那叠钱还给杨晓梅。杨晓梅说这着什么急呀!吴文化说那点钱我还筹的来,谢谢你了。杨晓梅还是从那些钱里抽了些塞给了吴文化,说住院总是要花钱的。送走杨晓梅,吴文华回到病房。吴老汉气喘吁吁地告诉儿子,说我是急醒的。我听见了你们说话,就是醒不了。听说借了三千块钱,一着急就醒了过来。大家都笑了,笑得有些鼻头发麻。
可生活总是喜忧相连。吴老汉从医院回去后就元气大伤,每三个月就撒手西去。吴文化请了假在家操持。那天老太有点肚子痛,正好大家忙这忙那,没人陪她上茅房。她自己挣扎着去了解完手,出了茅房还没系好裤子就一头栽倒。人都说这俩位老人好修积,黄泉路上也要相伴。可怎不想想吴文化怎么接受得了。
张幸福赶回来了,矿长家的千金紧跟着。但因为是丧事没到吴文化家来,张幸福没去礼房上礼,给吴文化暗随了礼,究竟多少没人清楚。原说是要送了老人再走的,但吴老太有走了。停柩的日子延长了,只好先和大家告了别。走的时候还是在县城请了大家一桌,矿长千金轮个给大家斟酒。大家都说他比杨晓梅漂亮,孙小川真喝醉了。昏睡前的两个字是瞎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