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地图(1 / 2)

帝国的黎明 天风恋蝶 3833 字 2018-01-24

散关坐落险峻峡谷之间,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陈仓蜀道,。

“魏长史,散关之南可是蜀军的威武城?”魏远看起来很有见识的样子,陈旭接着问道。

“对。”魏远自然是有问必答,点点头道,“威武成城便设在陈仓道之中,另外蜀军还在蜀道西侧的唐仓镇驻扎了人马。”

魏远不愧是幕府长史,对于陈旭的问题,对答如流。

渭水发于陇西,过秦州,经陈仓,位于散关、陈仓之北面。

古道河连嘉陵江,河流方向大致与陈仓道走势相似。自陈仓、凤州、兴州南北走向。

陈旭等人所在的散关在陈仓之西,距离大大约三四十里。

魏军若要取凤州,必要通过陈仓道,但这条路并不好走,魏军要打蜀国,人家肯定是不愿意的,蜀道里有威武城堵着,又有蜀道西侧的唐仓镇的守军遥相呼应。

再者成州、凤州中间再往南就是蜀国的雄胜军驻守的固镇。

秦州位处陇右,居高临下,往下冲便是关中。

陈旭赶紧拿出带好的纸笔,记录绘画出这些比较大的城池还有交通要道、军事关寨的地理位置。

先是将他所处的散关坐标在白纸中央画了出来。

然后在纸张右下角用直尺画了一条短线,在短线上标注上10里。

以散关为中心,将秦州、凤州、成州、阶州、固镇、兴州、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等较大城镇一一画出,并按照魏远所说的大致距离,根据刚刚做的代表10里的短线为标的,等比例标注上城与城之间的路程……

这样一来各个城池地理位置就一目了然了,紧接着,他又将蜀军在陈仓道的一些城寨(唐仓镇、威武城)的位置标注,附上河流水道,交通道路……

一张简易的地图就产生了。

一旁的魏远、袁继忠饶有兴致的津津有味的看着陈旭一脸认真的描绘出这幅军用图。

古代的军用图可比不上现代有比例尺、等高线等等系统专业测绘技术,相对来说还处于比较原始阶段。。

拜访王景时,陈旭曾借阅过凤翔府节度使上的山川地形图,字很大,有山有水但是古人没有比例尺概念,行军图上的水系高山、城池重镇,该大的地方不太大,该小点的地方画的老大,颇有抽象画派的风格……汗

于是陈旭才有了自己作图的想法。

他不是学地图测绘专业毕业的,但是最起码他知道比例尺,在这个大概处于中国五代时期的时代,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知道前世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概念萌芽于宋朝时期。

军用图完成后,陈旭有再次检查了一下,又与魏远确认是否无误,但上课他还有些不满意。

川陕交通咽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因为魏蜀双方都没有开战,蜀国方面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平时基本上也不会进犯挑起事端。所以此时的散关显得格外平静。

只是现在这幅军用图范围太大了,他需要的是更精确的局部地图,尤其是陈仓道蜀军的军事部署军事关寨分布情况。

所以,他决定暂时在散关住下了。

顺便和散关的守将打好关系,向他们了解一下蜀军的一些部署。

虽然基本上蜀军不会主动发动袭击,但是驻守在散关的战士们还会定期派出斥候,查探敌军动向,有时也会抓来几个当地的人。

不巧的事,那些斥候找来的当地人已经放了,魏军只是把他们找过来盘问,并不会伤他们性命。

散关守将还是挺重视东京来的他们的,翌日,就找来了几个向导。

陈旭正在看地图,这时,何猛领着一名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老汉进了屋。

这名姓刘的老汉,满头白发,一张脸风吹日晒,又瘦又黑,可能是由于对武夫身份的畏惧,神情显得有些拘谨。

陈旭尽量用友善的表情,询问道:“老人家你是不是住附近的人,做什么的?”

老汉哆哆嗦嗦的回答道:“将军,老夫家住秦岭山里的一处村庄,平时里靠贩货生计。”

陈旭闻言一喜,贩夫常年走货,肯定对地形道路十分了解,要不然绝对会迷失在秦岭山间崎岖道路中。

老汉不识字,陈旭便一一询问,尤其是陈仓道上的信息。

“老人家,那个从凤州到关中的话一共有几条道路?”陈旭问道。

老汉一五一十的回答道:“不瞒将军,从凤州想要到关中,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沿嘉陵江的蜀道也就是陈仓道,还有一条是从蜀道西侧秦岭山区的唐仓镇走。”

“唐仓镇往左可以到秦州,往右走有两条路到蜀道中的黄花谷,沿嘉陵江边的蜀道从陈仓入关中。”

陈旭一边听,一边在在图纸上勾勾画画,画出一张关于蜀道的局部道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