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十二门功课(1 / 2)

孟繁竺把李在文扶了起来,师徒俩就这么站在客厅的茶几前,面对着沙发,座上的观众只有许强和安雅笑嘻嘻地观看。

孟繁竺没有因为首次和师傅合作有任何的拘束,无论站姿、表情和状态都非常的自然放松。

看得李在文频频点头,相声这门里有一句话就是:要脸就是不要脸,不要脸就是要脸。看来自己的老徒弟深得其中三味。只有具备将军胆,豁出去一张面皮,才能说好相声,赢得脸面。

“今天现场来了好些个朋友。”孟繁竺自然当仁不让的开场,这是逗哏的权利也是义务。即使是跟师傅站一起,也不能让。梦里人生中郭大师就说过: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不就俩吗,还有一个是你女朋友。”李在文笑呵呵的跟个弥勒佛似的,但是捧出来的话有意思,但是不好接,非常考究逗哏的临场发挥能力。

不过这自然难不倒孟繁竺。

“别闹,能来的都来了,都是自己人,心里高兴。”孟繁竺伸手抚了一下李在文的胳膊,此时自己已经进入了角色,处于和师傅平等甚至还要更主动的位置。

“嗯,是高兴。”李在文的心里确实高兴。

“都是来听相声来的,我们这个水平一般,能力也有限。很愿意把相声说好,今天给大伙普及一下相声。”孟繁竺切入正题。

“怎么还普及呢?”李在文配合着疑问。

“都说相声是四门功课,实际我们这行是十二门功课。”孟繁竺正色说,很是一本正经,不像说相声,像讲课。

“哦!翻好几倍。”李在文有点惊讶,自己的老徒弟已经把相声研究到这种地步了?他作为相声大师当然知道这些,但是除了老一辈或者真心研究相声的专业艺人外,连自己的大弟子都不一定能记住相声的每门功课可以分成三类。

许强和安雅则是饶有兴致的听着,觉得孟繁竺是在搞笑,都知道是四门,哪来的十二门,还二十四门呢!

“它得拆开了说,您都知道吗?”孟繁竺问师傅。

“大概齐,你给介绍介绍。”李在文回答。

“首先说,您得会说定场诗。”孟繁竺继续。

“定场诗?”李在文疑问。

“就是上场时说的几句诗,我们这个诗跟别的那个诗可不一样,人家那都很正经。”孟繁竺说。

“咱们这是不正经的诗?”李在文看热闹。

“更正经!”看了师傅一眼。

眼神中明显流露出您别闹的意思,逗得许强和安雅哈哈大笑。这师徒俩配合得简直太默契了,根本不像第一次合作。段子的契口和眼神都非常到位,而且没想到师傅他老人家没说了一辈子的逗哏,捧哏居然也捧得这么棒。

特别是许强,眼睛都一眨不眨,他知道老师这是在给自己做示范教学。孟繁竺的水平那是举一反十,还总能创作出不错的作品。师傅是担心自己跟不上师弟的成长速度,所以才有现在这一幕。

许强心里暖暖的。

孟繁竺随手拿起茶几上的纸巾包,比划着:“上了台来,拿着醒木摔桌子。各位,这叫醒木。

可别小瞧这个,天底下,过去来说就这么几块。

皇上有一块,那叫龙胆。

皇后有一块,叫凤霞

文官有一块,叫惊堂。

武将有一块,叫虎威。

和尚老道也有,叫戒规镇坛。

药铺那算半块,叫压方,就是压药方用的。

我们这块最讲究。”

“叫啥?”李在文问。

“穷摔!”孟繁竺说着把纸巾包轻轻地摔在茶几上。

哈哈哈,连李在文都笑了出来。这个包袱设计得好,但是这需要自己的老徒弟的知识面非常广才行。这俩孩子来之前,可没告诉他们今天要教的内容。他俩也不可能提前准备,完全就是知识储备,这太让人震惊了。

“为什么要有这个,各位,一摔这木头,压言别说话,咱们开始了。”孟繁竺娓娓道来。

“对了。”李在文点头。

“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老两口过了多半辈儿。”孟繁竺又拿起纸巾包拍了下茶几。

“谁也没看着谁!”

哈哈哈,安雅和许强鼓起了掌。

“这是定场诗,还有一门是单口相声。有短段有长片。再就是会说对儿的,对口,能站在桌子外面逗哏,能站在桌子里面捧哏。”

“对。”李在文肯定。

“当然,一般来说,站在里面就相对差一点。”孟繁竺摸摸脑袋。

“谁说的!”李在文推了一把。

“还有的呢,就是群口相声也是一门功课,三个人、四个人,最多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