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帝都朝议(1 / 2)

数日之后,帝都。

“根据前线传来的战报,西方异民族的军队已经侵入到帝国境内,镇守长歌要塞的杰勒米·卡尔查斯中将正在率军抵抗,但那些沙漠之民明显是有备而来,情况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东方安宁道也煽动数量庞大的教众发动武装叛乱,海军中将伊西多·亚度尼斯率军前去镇压,尽管只是一些暴民,但负责指挥的将领似乎也是深谙兵法之人,再加上海军将士不擅陆战,因此镇压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战局陷入泥沼之中……”

大殿之内,一个多月前因内乱所造成的破坏已经修缮完毕,本就是相当古老的建筑物,趁着这个机会,建筑师在动工时还根据乔利的建议加入了一些近代的审美元素,虽然改动不多,但给人的整体印象却陡然一变,有种所有事物都焕然一新的感觉。

现在是朝会的时间,现任大臣乔利位于群臣之首,正一脸肃然地向端坐于王座之上的小皇帝汇报近期的战况。

消瘦的身躯像一棵老杨树那样挺得笔直,让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看上去格外硬朗,不过那花白眉毛下的双眸中却有着隐约可见的疲惫之色,清晰表明了他这些天并没怎么休息好。

虽然对战争的到来早有预感,但等到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乔利仍然感到了措手不及。

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帝国现在尚处于复兴的起步阶段,整体国力连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都没有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战争,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话虽如此,真实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至少比之奥内斯特大臣暴政时期,还是要乐观不少的。

毕竟实打实的军事力量摆在这儿,有布德、哈维尔、艾斯德斯这三位“帝国最强”坐镇,就如同三根矗立于帝国中心的擎天之柱,无论是面临何等惨烈的战争,相信都能克服过去。

所以现在最应该担忧的问题,反而不是战争的结果,而是战争过程中所带来的内需消耗和军事破坏。

每一场战争都是一次毁灭,这绝不是开玩笑,与天灾相对,人祸的威力也是分毫不弱的,这无疑会让帝国战后的重建工作变得愈发艰难。

在大殿内文官队列的另一边,相隔了大约五米远的位置,还站着十几位身披戎装的将士,这些人的军职最低都是万骑长级别,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除了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老面孔之外,其余人都是在帝都内乱之后被破例提拔上来的,全是经过严格筛选,有真才实干的人。

因为考虑到即将要面临的战事,乔利早在昨日就特地通知了他们,让这些武官第二日前来上朝,大概是要在朝会中直接分配任务,然后前往不同的战线进行支援。

布德、哈维尔、艾斯德斯三人无一缺席,全部到场,其中阿罗文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后排,竖耳听着乔利对当前战局的分析,毕竟事关战争,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由不得他不认真对待。

小皇帝认真听完乔利的报告后,也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小脸顿时紧绷起来,心里不免生出几分慌张之意。

但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乔利跟他说过的一些话:身为皇帝之人,乃群臣之表率,无论是面临何等危机的事态,都要沉着冷静,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力运转着自己的大脑,小皇帝思忖了片刻,说:“无论是西方异民族还是安宁道,他们的行为都是在挑衅帝国的威严,因此,必须以最快速度平息这些骚乱,方能震慑其它的宵小之辈,让他们知道触怒帝国的下场。”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自己的语言,又说:“所以朕认为,这次平乱的任务可以交给哈维尔和艾斯德斯两位将军,他们都是勇冠三军之人,同时也精通韬略,拥有多次参加战争的经验,定能胜任……众爱卿以为如何?”

言毕,小皇帝有些忐忑地看着下方的群臣,在治国方面,他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他人的意见,像这样以自己的意志提出看法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也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说错什么。

这样的改变,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也是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深刻反思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众多臣子乐见其成的发展。

大殿内安静了几秒,随后就是此起彼伏的认同和赞叹的声音,有些老臣感慨于小皇帝的改变,觉得看到了帝国未来的希望,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一直合着双目像个沉睡雕塑似的布德此时也睁开了眼睛,那冷硬如铁石的坚毅面庞上,缓缓勾起一抹欣慰的笑意。

“陛下确实成长了,跟以前相比完全就是两个样子,先帝若是在天有灵,一定也会为此感到高兴吧……”

“这都多亏了乔利先生,要是换个人来教导陛下,恐怕也不会有这么显著的效果。”哈维尔感叹说。

“是比以前出息了一些,应该是奥内斯特那件事让他受了不小的刺激。”艾斯德斯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