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别人的钱在周转,至少能产生5%的利息。而林毅这100万,如果只是呆坐在银行里,就会相对亏损。
而想要保障投资安全,林毅必须做出判断——经济是否已经到达谷底,开始由跌转升?
他不懂经济,但知道危机早晚会过去。投资良机是否已经到来,自己虽然不会判断,但从大财团的行为上,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
从8月中旬卖出专利,到10月底达成合作,经过两个半月的酝酿,富士财团一出手,就是大动作。
心态最急迫的财团,对形势的研究,投入肯定最多。它们的行动,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验证心中所想,林毅特地跑到港大图书馆,翻出今年以来的报纸,逐条研读重大金融新闻。
经济危机持续两年多了,总体上来看,最近有些好转,股票和房地产都在回暖。
林毅这点钱,想要买房买公司,都不够塞牙缝的。所以他重点关注的,还是股市。
毕竟股票价格合适,而且套现容易。如果林毅突然有了‘灵感’,可以随时抽回资金,用于投资实业。
据报纸分析,19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时,股票市场完全掌握在英资的香江会(全称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手中。因过度封闭,未能发挥应有的市场功能。
而70年代反弹,香江会不再一家独大。远东、金银、九龙等华人会兴起。
市场因过度开放、缺乏监察,导致垃圾股泛滥、假股票横行。
《星岛日报》这样描述:“很多坏分子,利用香港证券市场监管真空,偷龙转凤将产业变换,夸大市值,再将股票申请上市,所以一个楼宇、一条船、一纸发明,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
所以石油危机一来,便引发了巨大灾难。港股从1973年的1700点,一直跌倒74年底的150点,跌幅远超美英。
林毅觉得,150点可能真是谷底。因为今年以来,股市一直在止跌回升。到了1975年年中,达到300点,正好翻了一倍。
不过,从年中到第三季度,港股走向平稳,一直在300点左右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