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领袖离世重大决定(1 / 2)

梦起东方 蝉先觉 3918 字 2018-02-05

站在清爽的夜风中,林毅头脑无比清醒。刚刚他才想通,企业的向心力,破坏容易、建设难。而那些新员工,早晚会变成老员工。

要是逞一时意气,直接开掉丁敏,痛快是痛快了,但害处大益处小。公司真正需要的,是制度上的更新,那才是长久保障!

能者上庸者下,同时不伤人心——鱼与熊掌,也许可以兼得!这不是林毅在做白日梦,而是李嘉诚的故事,激发了他的灵感: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原来是一家塑胶公司,帮他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但是,就像新人会变成老人,朝阳产业也会变成夕阳产业。所以时间一到,就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1971年,港督麦理浩到任,开启了‘争夺民心’的计划。他雄心勃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教育医疗、社会福利……

其中,李嘉诚最看好的,当然是房地产开发。不过,从塑胶到房地产,长江实业的转型,当然不是件容易事。

尤其是一些元老,学习能力下降,适应不了新产业。甚至还有一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尸位素餐,而是成了‘公司蛀虫’!比乔氏出版社的情况,可要严重多了。

他们这批人,追随李嘉诚打拼,已经足有20年!如果首富挥泪斩马谡,长实的企业向心力,肯定要大大折损!

要想成为大亨,制怒非常关键。怒火发泄出来,通常只会造成破坏。而如果暂时压抑,通过头脑的搅拌,反而可能酝酿出智慧,变成进步的驱动力。

所以,关大爷聊天时提起:“我以前卖书画为生,其中‘忍’字卖的最好。香港地狭人多,当然会矛盾丛生,你气不过来的!”

而李嘉诚的手段,更让林毅佩服。他玩了一次‘杯酒释兵权’,以丰厚利益做交换,使老部下们让出了权位。

最后的结果是,众人皆大欢喜——老员工得到了金钱,新员工看到了希望,公司也恢复了活力。李嘉诚可以放心上路,继续他的首富征程。

回忆完这些细节,林毅不得不感叹:‘稳健哥’这个绰号,他是真没有起错!权力平稳交接,公司大步向前,这是深得‘稳’和‘健’的精髓啊!

智慧又没有专利,李嘉诚可以学宋太祖,林毅自然可以学首富!

但是杯酒释兵权,林毅不打算用了。他觉得这个手段,有点儿过于简单粗暴。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总有些新花招可以尝尝!

屌丝只要会学习,即使没有穿越重生,一样可以变得不屌。否则那些‘学霸小说’,为什么只要看到名字,林毅就想点进去?

从学到的金融知识里,他选取了‘信托公司’,作为公司改革的手段。跟乔安邦商量好分工,林毅说干就干。

招聘了几个专业人才,开了一家小小的金融公司。不过名字起得很大气——亚洲太平洋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亚太信托。

委托人:乔氏出版社。

受托人:亚太信托公司。

受益人:出版社全体员工。

信托内容:职员每个月的工资,将会扣留10%,转而交给亚太信托。同一时间,出版社追加10%的资金,也交给信托进行投资。

没错,林毅前世的‘五险一金’,就是类似的投保方式。

至于少发了10%的工资,当然交给乔安邦去解释——就说是类似社会保险的福利。

黑掉下属的血汗钱?林毅当然不会那么没品。但信托里能玩的花招,他着实想出了不少:

首先,出版社的员工,被他分成了五个层次——新进员工、普通员工、精英员工、高级员工、核心员工。

根据这个分类,发给员工的‘信托受益权证书’,也划分为五个层次。员工级别越高,收益率当然越高。

这有点类似银行,不同等级的客户,购买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这是激励措施之一。

激励措施之二,根据老员工的过往表现,出版社会在信托中,给他们一笔额外资金。这就是买路钱了,不过要想拿到,那得听话!

因为林毅规定:只有核心员工,才能随意取用信托财产。而位于这个层次的人,现在只有乔安邦和许志国。

林毅借此机会,正好补偿一下两人——评价从优,追加资金多多,信托收益率调高!

其他级别的员工,只能在退休或离职时,结束信托、取回投资。不同于社保的地方,是如果犯错被开除,信托会打折、甚至取消!

这种制裁措施,相当于达摩克利斯之剑,可以有效增强管理权威。毕竟工资的20%,长年积累下来,那可不是一笔小数。在损害公司利益之前,员工得好好掂量掂量!

这种信托,既是大棒,也是胡萝卜。林毅一手一个,正好左右开弓。他不在香港的时候,还可以授权给乔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