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华北停战(2 / 3)

面。

整个石家庄会战,从10月16日凌晨,河边支队突击新乐县城为开端,到11月6日下午,华夏军队重新收复新乐县为结束,前后历时21天,华夏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2万,其中以第22集团军、川西独立旅为主力,以保定会战下来的各个残部,以及附近区县中的民团为辅助,打赢了此次大型会战,总的伤亡高达五万多人。

22集团军折损过半,各部杂牌兵更是丧失殆尽。

日军投入了华北派遣军第一军,与德川好敏航空兵团全部,以及第二军一部,总兵力高达13万,最后第十四师团、第11旅团、以及第一、第二重炮旅团等,若干部队遭到了全歼。

至于加强了装甲兵部队的第二十师团,也在野战之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若非第十师团及时援手,恐怕也难逃全歼的命运,与之同时,也导致日军之第十师团,平白损失了数千人马。

因此总的算来,在此次石家庄会战中,日军阵亡了三万六千余人,若再加上俘虏的人员,以及受伤的人员,总数将会突破六万余人,这是从七七事变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日军的伤亡高于华夏军队的现象。

更要命的是,华夏军队一次性打垮了三个常设师团,对于骄横跋扈的日军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集体认为是华夏军队在“伪造战果”。

不过当外界记者在平津一带,找到第一军司令香月清司,以及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想详细采访此事时,直接被宪兵与便衣特务找借口暴打了一顿。

而日军的新闻发布部门的答复是,“此乃是军事机密,无可奉告”。

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时,才爆出了此次会战的真相。

老蒋很喜欢第22集团军,不但兵员与装备优先补给,还将该集团军一分为二,增添了一个36集团军,由李家钰当司令,而孙震正式接任22集团军司令,下辖的各个师一律扩编为甲等师。

邓锡侯上将,正式出任第一战区副长官,专门统率这两个集团军,重点是捍卫石家庄一带的安全。

鉴于石家庄的重要性,由老蒋出人出钱,由川西出武器,为邓锡侯等部队,筹建了三个重炮团,每团有二个重炮营,共有122毫米口径的重炮一百余门,152毫米口径重炮五十多门,另外由巩县兵工厂出人,扩大云盘山的临时兵工厂,切实解决守军的子弹和炮弹问题。

立下功勋的郭祺勋少将,则被老蒋晋升为中将师长,直接挂名在联合集团军下,担任204师师长,同时功劳显赫的川西第四飞行联队,也被收编为郑州空军总队,划归美龄姐的空军委员会直管。

联队长宋杰克也被晋升为空军少将,统帅郑州一带的所有空军,当然同时还是得听从刘少将的命令,不然一旦断了飞机零件和后勤补给线,就等着找地方去哭鼻子去吧,川西的这些先进玩意,在别的地方可是造不出来的。

由于刘亦诚和陈子良建功颇多,又是老蒋的门生故吏,自然要去南京军委叙职,比如谈谈人生、谈谈感想之类。

此时如火如荼的淞沪战场,却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与尽头。

从战场的兵力分布上来看,仿佛是华夏军队略略占优,其实已经难以为续了,老蒋也接到了确切情报,日军即将再投入二个军,那么日军在淞沪的总兵力,将会超过40万,南京诸将为此都有些惴惴不安。

因为以华夏在淞沪一带的实力,绝对无法对付四五十万日军,所以华夏军队将不得不准备战略性撤退。

至于究竟只是如何一个撤退法?

老蒋与白崇禧等人,还要与其他人商量一下,比如刘郧与吴佩孚。

对于刘少将在石家庄的突出表现,蒋委座等人也“心中有数”,认为他是受了吴佩孚的“教唆”,因此吴老总也在去南京叙职之列。

11月7日下午,刘亦诚等人乘一专机,直飞南京紫金山机场。

由于日本海航的消极怠工,导致日军陆航部队一直萎靡不振,根本不敢袭击华夏的首都,因此刘少将等人的飞行过程还算安全,没有丝毫的战争紧迫感。

淞沪上空更是一贯“很和谐”。

往往日军陆航一起飞,就会被华夏空军发现,随后就有战机过来“打招呼”。

好在华夏的同行“很礼貌”,一般不会击落他们,让他们有充分的“借口”,继续滞留在淞沪战场上,与华夏的空军继续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导致日军的海军航空兵,没有任何借口“参战”。

对于自视甚高的吴佩孚,老蒋固然是很不喜欢。

但是此番石家庄会战,吴老总也确实出力甚多,许多防御与进攻的作战计划,都出自他的手笔,而且与土肥原贤二还是师兄弟,无论土肥原怎么蹦达,就是脱离不了吴师兄的手掌,这次可算是将这个日本师弟给坑惨了。

因此老蒋即或再不喜欢他,也会客套寒暄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