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食品厂,想把北岔的健康美食推向全国。
蓁蓁离开北岔多年对这边的人都不太熟悉了,倒是北岔的人都知道她,走在街上都有人来和她打招呼:“你是李明蓁是不,哎呀,咱北岔的名人,回来建设家乡了?可真好!”要是回到街道,那就更了不得,蓁蓁发现自己在帝都这些年的事街道邻居知道的清清楚楚,都拿来教育自己孩子,让他们把李明蓁当成人生标杆。
街道的孩子们都快给自家爹妈跪了,他们也想把李明蓁当人生标杆好嘛,全华国谁不想把她当标杆?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上了福布斯富豪榜,老公又帅又温柔又体贴,两个孩子也十分出众,简直是人生赢家好嘛。
车停下一个小院前,看着熟悉的大门和院墙,李老太有些怔住了,手也有些哆嗦:“不是说咱家的房子塌了?”
蓁蓁但笑不语,扶着她下了车:“您进去瞧瞧就知道了。”
李老太被蓁蓁搀扶着走到门口,轻轻抚摸着那扇饱经岁月洗礼的大门。良久她将大门推开,熟悉的院落出现在眼前,宽敞的小院里有一群小鸡在地上啄食,两边的菜园一片绿意盎然,新鲜的黄瓜、红滚滚的西红柿、紫巍巍的茄子,仿佛和多年前一模一样。
视线从园子滑过落到了眼前这座五间大瓦房上,虽然瞧着外表和以前没有太多区别,但明显是推到重建的,比以前宽阔气派了许多。
屋里的木门是开着的,只关着一扇纱门,李老太拉开纱门走了进去,一进门正对着的依然是厨房。厨房的灶坑里烧着柴火,屋里弥漫着小鸡炖蘑菇的香味,一盆刚摘下来的蔬菜随手放在一边的水缸盖上,这是王素芬以前的习惯。李老太和王素芬站在原地一阵恍惚,仿佛自己只不过是出去买了个洋火而已,并没有离开多久。
李老太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转身朝东屋走去,熟悉的土炕,炕席居然和离开那年铺的事一个样式的。炕上摆的炕琴、地上摆的大箱子,大箱子上放着家里第一台收音机,这里的每一个摆设每一处细节都宛如当年重现。
“那些老家具能存这么多年?”李老太怀疑地上前摸了摸。
蓁蓁笑了笑,决定实话实说:“您那些古董早就不能用了,这些是我让家具厂用实木重新打的,还特意按照咱家老家具上的痕迹做了旧,所以您看着和以前一模一样。”
“真能整,好好地东西还给整旧了。”李老太笑了笑盘腿上了炕:“明东他娘,咱中午吃啥呀?”
王素芬擦了擦眼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鸡炖蘑菇,蘸酱菜、再炖一条鱼。”
婆媳两个哈哈大笑起来,李木武则失落地叹了口气:“这也没钓鱼的地方了,整的我还挺不自在。”蓁蓁忍俊不禁地笑道:“正好我哥那几个房子的地都闲着,回头我办个手续,给你挖个池塘。”李木武眼巴巴地瞅着蓁蓁:“那放寒暑假时候,你公公婆婆能跟着西瓜、葡萄一起来咱家串门不?我一个人钓鱼也没劲啊。”
蓁蓁看了一眼站在老爹身后一直被无视的三叔,哭笑不得地说道:“他俩指定来,你也真是的,和我公公斗了二十年的嘴也不闲腻歪,才分开了一两天就惦记成这样。”
李木武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美滋滋地盘算着:“那你早点把池塘整好,多往里撒点鱼,我得先好好练练,必须占据主场优势,一举把他扳倒。”
蓁蓁笑着摇了摇头,又和李老太说道:“要是住不惯火炕啥的,我也买了楼房,咱随时都可以搬过去住。”
“搬啥啊。”李老太躺在炕上,感受着炕上的热气透过炕席蒸在了身上:“我和你说睡火炕最好了,啥时候也不犯腰腿病,哎呀,这个舒服呀。”
一家子回到北岔,除了三位老人就是俩忙的不着家的,所以蓁蓁还是请了保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等吃饭的时候,李老太到了西屋,这才发现西屋和过去的布置所有差别,给改成了客厅加餐厅的格局,蓁蓁和郗俊杰在西里屋给自己留了个房间,准备一个星期过来住上三四天。
明南这些年一直在北岔工作,也为了生态奔走了多年,甚至拿的工资还不如蓁蓁家保姆多,但是和蓁蓁一样,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从在林大上学时起,他就意识到这样的砍伐对原始森林是致命性的破坏,等毕业以后分配到林业部门,原以为自己能为森林出一份力了,可是真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在以逐利为主的砍伐下,他的建议他的努力宛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不但丝毫没有用处,反而随时可能被大浪打翻。
明南一直负责森林的维护工作,原本工资就不高,还一味的往里添钱买树苗,因为他也想再看到童年时候的蓝天碧水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么多年蓁蓁让他去帝都去生活工作他都拒绝了,宁愿在北岔过清苦的日子。
这次听到亲妹妹回家了,还是为了生态恢复而来,明南冲回来的时候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和毛头小子似的毛毛愣愣的:“奶,爸妈,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