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宫殿组成。红色沙石所建的城堡已经残毁,可不但雄风不减,反倒多了分沧海桑田的年代感。
站在城廓上俯瞰,整个海德堡小城的风光尽收眼底。老城中心一片红色屋顶,尖塔耸立,圣灵大教堂最为显眼,蜿蜒的内卡河泛着波光,横跨其上的老桥桥洞此时正有金光穿洞,美不胜收,让人不忍移开视线。城堡花园布局大气,看到一幅原来花园的全景图,才知道现在看到的仅是残局。
老桥是一座石桥,正式名字为karl-theodor桥,是1788年修建这座巴洛克式石桥的选帝侯的名字,是现今海德堡地区内卡河上最古老的桥。桥的南北两端分别塑有选帝侯卡尔-提奥多和希腊女神雅典娜的雕像。桥南端的两座28米高的桥头堡是老桥最古老的部分,保存尤为完好,建于15世纪,曾作为桥门的一部分使用,也是城墙的原始组成部分。
站在桥上眺望两岸宜人风光,静静流淌的内卡河,夕阳里染上金光的秋树,岸边山坡上沐浴在暮色中的城堡,充满了诗情画意,顾淼在这里欣赏了美丽的日落,看晚霞映红天上的朵朵白云,看云朵慢慢变粉变灰。
夜晚时分的小城很安静却并不孤寂。集市广场摆满了桌椅坐满了游客。夜色下的城堡耸立山顶,古老的建筑在灯光点缀下比白日醒目,更为雄伟而传奇,圣母塑像焕发出一种神秘的气氛,这样的画面带人进入古老的年代。
海德堡老城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德堡大学的地盘,大学校区融合在老城区中,完全没有界限。
这个大学,还有一个地方,是学生监狱,不知道要犯什么事,才会被关进学生监狱。
哲学家小径也称为哲人之路,在海德堡内卡河以北圣山南坡的半山腰上,是一条约两公里长的散步小径。因其风光宜人,又静谧适合思考,在历史上颇受教授、学者和哲学家们的喜爱,他们经常于此地徘徊,捕捉思想的灵感。
“啊哈哈哈哈,你去了哲学小路吗?空气蕉灼吗?”沙蓓蓓在顾淼装逼文青范儿的朋友圈下面回了这么一句。
话说,哲学这个词,什么时候变了个味儿?
从菲森往新天鹅堡的路上,火车晚点,大巴也晚点,感觉这里不是德国,而是九十年代的国内。
新天鹅堡还是好看的,据说站在玛丽安桥上远眺新天鹅堡。
“不对,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哦不,是角度。”顾淼站在桥上,看着远方的新天鹅堡,这个角度看过去,虽然是城堡全景,但绝对不是旅游宣传片上的那个位置。
在桥上看的是侧面墙体,宣传照上是正大门。
正大门才有自称迪斯尼城堡灵感来源的气势。
绝对不是这里。
顾淼在山下找人问了一下,emmmm,正门完整照什么的,还是放弃吧。
一位专业摄影师背着装备和帐篷在根本就没有路、荆棘丛生的路上走了很久,才到了新天鹅堡正门对面的山上一个很小的位置,并且在那里扎帐慢慢拍摄的。某些照片是摄影师等了一星期才拍到。
虽然现在有无人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
那里是禁飞区。
反正已经有前人拍好照片了,那就看照片吧,里面不让拍照,自己体会更好。
路德维希二世把最好的都给了新天鹅堡,里面的装饰一应的金碧辉煌,奢华闪眼。
某一面墙上还有一幅画,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奈特。
这是一个觉悟太晚的皇后。花钱如流水,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才醒悟,不过已经迟了。
顾淼看过她的传记,玛丽皇后本质上就是小女人,路易十六某方面不行,喜欢的又是做钥匙和打猎这种她不喜欢的活动,夫妻俩搞不到一起,于是路易十六就只能花钱来让她开心。
直到初中历史课本上的那些人出场,什么雅各宾派,萝卜丝庇尔之类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最浮云的是,她没有政治头脑已经到了在宫里排演《费加罗的婚礼》,那是怼皇权的剧,就连做钥匙爱好者路易十六都看出其中的政治寓意。
终于,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夫妻笑着打出了gg。
从菲森到莫扎特住的萨尔斯堡。
不过萨尔斯堡属于奥地利,拜仁州的州票是不用了,姑娘们与顾淼挥手告别。
顾淼一人来到萨尔斯堡,最著名的粮食大街。
街上每一个商户的招牌都极具特色,用铁艺圈出店里的主营业务,很有意思。
也不知道国内的规划是怎么想的,现在很多城市的主干道上的商店招牌全部统一成一模一样的样式,眼神不好一点都分不清谁是谁。
好好的文明古国,非要搞成千城一面,真不知道图个啥。
萨尔茨堡也是当初茜茜公主的家,据说她最喜欢吃一种名叫sachertorte的蛋糕。
虽然对甜食不是特别感兴趣,不过它的名字叫“全球十大必尝蛋糕”,来都来了,不吃两口,好像到帝国不喝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