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会在个银行发起回收,把旧的镀铜、锌币回收,换出新币。这项业务,银行和朝廷都没什么利润可言,因为当初发行得镀铜币,已经获得过一波利润了,再得到什么利益,等于是一头牛剥两层皮,赤果果的剥削百姓了。
样币没什么问题,李忱让工部开始制作。然后,大中六年,新年大朝会开始了。李忱穿上了得一穿得厚重礼服,开始了一连串流程。
每年最讨厌的就是年底。这种厚重、繁琐,行动不变得衣服,要穿两次。依次是冬至,要举行各种仪式。
冬至这一天,李忱穿上华服,带领一干大臣完成了郊祭仪式,才让他松了口气。一个现代人,他很难体会,冬至有何意义。虽然他也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得一天。天黑得很快。然后在台湾,要吃汤圆。可是刚穿越时,就是觉得这种东西没意义。
可入在古代,这一天可是很隆重,非常隆重的日子。民间要拜祖先,亲人最好能团聚,不能回家得,会替他留双碗筷。朝廷也有隆重的祭祀。这个习俗可是从周代就流传下来得。冬至要郊祭祀天。
而到了汉代,冬至前后几天都要放假以示庆祝。与周代不同得是,因为周朝是以十一月为新年,所以这冬至和新年朝拜区分不大,汉代才有这样得区分,当然,一样隆重,郊祭也照样要举行的。
汉代习俗沿用至今,朝廷在冬至前后,总共放了七天假,也举行了大规模仪式<<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代也不遑多让。
甚至今年得冬至仪式,规模更甚。许多部族都派遣使节前来朝贺,含元殿大开,挤得满满当当都是人。
为何古代认为冬至很重要呢?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得一天。这一天过后,白昼日子会越来越长。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会慢慢复苏。
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天,汉代官府获举行“贺冬”仪式,“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百官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也要停业,亲朋间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书记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在唐代这一天可是与新年并重,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得说法。
入境随俗,李忱这么多年过来了,也随重视起冬至。哪怕你到一个陌生国家,也都要习惯当地风俗,更何况他可是穿越了。况且这也不是恶俗,就随大流遵守了。
‘八十一天???’,不过遵守归遵守,李忱还是袭惯性的走神,反正会有人不断提醒他该怎么做。
八十一天,意思是说,从这一天起,冬天到了。冬九九开始,九九八十一天。从这冬至开始,八十一天候,冬天就过了,出九后春天来临,“九尽桃花开”。
习武也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得说法。夏天中,三伏天是最热的三天,这三天一定要练。而冬练三九,则是入冬后最冷的天气。
不过,他想的八十一天,却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他是想,要不要把那些家伙给晾个八十一天。
幽州大战后,诸族联军大败,打着有钱没钱,抢抢大唐好过年想法得联军,被打的做狗爬。被打得心胆具寒。
认真来算,其实他们损失没那么大。事后打扫战场,扣除渤海人,诸族联军大概死了七千多人。这其中,最大部分是契丹人,还都是他们族中精锐。少量是被波及得山奚、室韦和靺鞨诸部联军。
总数八万得游牧民族联军,死了不到一成,还多是前锋,后面其实没多少被波及,大部分都自行逃散了,没有渤海人那么惨,被一锅端了。损失真的不算大,照理来说,不该被打破了胆。
可是,就是这样。所有人都吓坏了,唐军怎么这么凶。以前不是没有见过唐军,可是哪有这么凶悍阿。那轰天雷,只是吓唬人的?真当契丹(山奚、室韦、靺鞨)勇士胆子那么小阿。这是他们共同得心声。
还有大唐那马军,怎么训练得。他们本来就畏惧大唐步兵结阵,如今大唐连骑兵都结阵冲锋,以后这仗要怎么打?
本来,依照他们的习惯,应该要第一时间逃窜,把部族迁徙到他处,避免唐军得打击。他们深恐唐军会报复,趁着大胜,以及大军云集,出塞狠狠得教训他们。
所以他们要第一时间逃走。草原民族,深深习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得精华,跑。
不过,能跑去哪?这其中最惶恐的是契丹和山奚,山奚是离得近,离大唐最近了,也被教训的最惨,这次若不是看到多族联军。他们也不敢轻动。结果,联军大败,他们虽然损失极轻,可是最靠近大唐,大唐要修理谁,他们都绝对跑不掉,跨出大唐边境,首先就会到达他们这里。
还有就是契丹,虽然他们离大唐有些距离,但是谁也不敢打包票,大唐不会千里追击,以前,虽然是很久已前,他们也被大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