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渤海也安稳了。
‘圣人,莫非有意扬威漠北,即便我渤海国小力微,也会为圣人摇旗呐喊,尽我渤海所能,为大唐供应粮草。’,金世勋自以为了解了李忱的想法,当先说道,‘不过,既然大唐要留下那些将士赎罪,可否释放我渤海世子。若是圣人宽宏,我博海上下感激不尽。’
‘圣人,我渤海千家万户,妻子盼丈夫,老父母盼望着儿子,子女等着父亲。之前渤海战殁无算,已经让许多家庭破碎,只盼圣人怜惜我渤海,体谅我渤海是为小人蒙蔽,造成两方尖的摩擦与误会。’
虽然觉得,大唐弱是要用兵漠北,那么即使不放归那些战俘,对渤海来说损伤虽大,不过还可以接受。但是两人还是想争取一下。金世勋想说至少让大唐释放渤海太子。而大昌辉则是把焦点对准那些将士,大明俊什么,死在大唐最好。
听说大唐把那些战俘,都派去修路,修水渠了。也不知道大明俊那小身板,能不能受得住,大唐不放他,说不定因为他早就累死了。大昌辉恶意得想到。
‘渤海百姓可怜?我大唐百姓就不可怜?’,战争,总是会造成家庭破碎,天人永隔,不过,这战争有不是他发起得,他何必可怜他们?
‘渤海国主肆意妄为,幽州许多百姓,遭遇可是比渤海人凄惨无数倍,我大唐百姓就不可怜了?’李忱话语平淡,但是可以体会到内中蕴藏得愤怒,你渤海百姓受得罪,都是渤海王造得孽。
‘不过,百姓是无辜得,放人不可能,朕会替渤海百姓作主。朕决定让渤海国主退位,渤海百姓受得苦,全是大虔晃一人所为,既然如此,朕替渤海百作主,渤海王退位。’
听到这消息,金世勋虎躯一震,几乎站立不住,喔,更正,身躯一震,他太过干瘦了,想来黄大师都不会用虎躯来形容。
大昌辉暗爽,你大虔晃也有今天,当初若不是你得野心,我渤海也不会落到这个遭遇。然后,一阵狂喜涌上心头,渤海国王族人丁不众,大虔晃退位,那这渤海王位。
‘渤海王之位,便让前王之子,大昌辉继任。’,果然,这王位落到他头上了,这简直是最理想得状况,不能说朝思暮想,可是他午夜梦回,也是做过这般想像,想不到他没有主动提出,倒是大唐皇帝帮他提出了。
‘臣愧不敢当,臣才德不具,不敢领渤海王位。’,大昌辉马上提出了拒绝,马上,根本不给金世勋反应时间,要把大虔晃退位做成事实。至于推让什么,那是一定要得,好歹让过大唐教育不是,一下子就答应下来,太难看了。
‘圣人,请圣人收回成命。我渤海王并无失德之处,大唐若是干预我渤海王位废立,恐国人会心生不满,还请圣人明察。’,金世勋反应过来,急忙替大虔晃说话,不过换来只有李忱冷冷的目光,并无失德之处?
金世勋也是脸红,刚刚还把渤海国说得那么凄惨,现在又说大虔晃并无失德之处,这话他也就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完了,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圣人,我王乃是先王临终前指定,我渤海上下,无不心悦诚服,大唐若是执意干预我渤海王位继承,我渤海国上下,渤海百万百姓,哪怕鱼死网破,也不愿意接受。’
‘喔,原来渤海国百姓还有抵抗之力,那好,我大唐军威久不及当地,当地部族皆忘了我大唐之军威,渤海国反抗,正好,让诸部百姓,见识一下我大唐天军无敌。’
‘朕把契丹拆成两部,契丹都接受了,渤海小国寡民,还跟朕哭求,还敢违抗朕得旨意?没关系,贵使如今便可回去了,把朕得意思告诉大虔晃,大唐自会提兵十万,执行朕得意志。’
对于今世勋得顽抗,李忱完全不已为意。军队就是他的意志延伸,所以他说出了一句名言,‘大炮射程范围,皆是我大唐意志延伸。’这话说得很明白,让人一听就懂。
李忱把那句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改了一下,不过与俾斯麦那番演说,不谋而合。都是要用军队,来保证大唐,来保证他这个皇帝的意志,可以执行。
金世勋面如死灰,大昌辉暗爽,不过还是推辞了,李忱的任命,搞得李忱很腻歪,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何必多浪费他口水,不过他没发火,再说了一句,大昌辉才免强同意了。
摆出一副他是为渤海国百姓着想,为大唐皇帝分忧得姿态,也不看他得嘴角都快裂到耳朵了。
不过,他要是没这样的表现,李忱还不会选他。会选他,就是因为根据锦衣的观察,这个人比较软弱,好控制,大概大虔晃也就是这样,才把他派来,不怕他搞怪,一切都有副使在负责,只是推出一个明面上得,地位足够的人来领头。
只是,大虔晃,也没想到,会直接被李忱一掳到底,会勒令他进京,到长安来谢罪,还会被圈禁。而那个被派来当摆设得大昌辉,反而入了李忱法眼。毕竟之前,大唐会出兵替属国复国,但是没有干涉属国王位继承得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