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的差不多。
同样的,董长阳的作品也是最叫人赞叹的那一个。
“哎,差距这么大,我看见别的学生的话都想要给个不及格了。”
“淡定,多看看别人的画就好了。”
“主要还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艺术生当成通往大学的捷径了,这一行真的太吃天赋了。”
“你应该在等等高考前的那一次艺考,你就知道现在这些来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有多么优秀了。”
“不了吧,一下子看那么多试卷,眼睛都会瞎。”
从中央美术学院考完以后,就要转车去中国美术学院参加考试了。
这也是最后以后一个了。
转来转去,实在是累得很。
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就在这三个学院里挑了。
就像个董长阳不知道这些美院的教授因为她要成为的弟子而开始下赌注一样,蒋舒和杨云生两个人也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弟子和自己的好友已经因为董长阳而针锋相对了一波。
事实上,董长阳的名字在这两年就一直有人断断续续的在他们耳边提起。
传统派的国画画手实在太少了,而像董长阳这么出色的就更加少。
杨云生和蒋舒两个人差不多就代表了目前传统派的两个态度。
杨云生是属于想要利用国画来开拓市场,希望能够通过市场不断吸引人来发现国画本身的传统的美,是典型的开拓派;而蒋舒就是比较传统的守旧派,认为在现在的市场上,传统派的国画本来就岌岌可危,新派和油画占据了大头,这个时候应该好好挑选弟子,将这门技术慢慢传承下去,不用随波逐流去强求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市场。
说不上谁好谁坏,他们的本意都只是想要将这笔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更好而已。
毕竟在日韩,他们对于传统派的画画技术保护的比他们更加到位。
他们也不能输。
杨云生因为想要开拓市场的缘故,倒是很少留在国内,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整个亚洲闲逛。比如日本那边的绘画风格就带着明显的唐朝技法,有很值得研究的价值。
他知道董长阳,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好友是陈海。
而陈海的弟子周扬,收的学生就是董长阳。
而周扬也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画法和董长阳的开始有些格格不入,自己在传统派国画上的技艺难以再指点董长阳,因此便去请求陈海这个当老师的协助。
可陈海也没有好太多啊。
他就去找了杨云生。
这便是杨云生知道董长阳这个小姑娘存在的由来。
杨云生第一次见到董长阳的画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不知名的古画。
他在画画上的造诣或许不如蒋舒高,但对于古画的研究绝对是国内第一人了。
像是其他人看不出来的东西,杨云生就能看得出来。
比如他就认为董长阳在自己的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技术,有点像是失传了的东西。打个比喻的话,就像是一个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作品在战乱中流失,导致没有什么作品留存于世的某个大师的作品。
事实上,这样的存在有很多。
他们现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里收藏的古字画,很多都是后来人的仿品或者赝品,大师的真迹已经很少流传。还有一些画作,甚至连作者是谁都已经不知道了。
不过古人能够展现出来的技术,不代表现代人就做不到。
毕竟大家一开始学画都是从临摹开始,也许什么时候临摹着临摹着就撞了脑回路,展现出类似的技法了呢?
这也是杨云生一直坚定想要吸引更多人来学国画的原因。
只要学的人够多,总有那么几个能够再现以前辉煌的人出现的。
当然,也有可能将这门技术毁于一旦,所以也还需要蒋舒那样的人一直在坚守最传统的画法的人存在。
和几个美院的院长打过招呼之后,很快董长阳参加考试的画的扫描件就直接传送了过来,并且他们也随时欢迎杨云生去看原件。
杨云生在细细观察董长阳参加考试的这三幅画。
画的水平很稳,不存在哪一个画的就明显差了的样子,这就证明董长阳的基本功相当扎实,并且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相当的把控。
她不会去勉强自己去画自己根本画不出来的画,而且将自己的生平所学都一点一点的展现在了考试作品之中。
无一例外的,每一幅画都是最高分。
如果说之前他对于收董长阳当徒弟还有一点犹豫的话,现在就变得十分坚定了。
这就是他想要的弟子。
他几乎立刻就给陈海打了电话,看陈海和周扬谈的怎么样。
“季明瑶这个小丫头也来了。”陈海有些怒气冲冲,“小丫头一点都不懂得尊老爱幼。”
“哈哈,是不是和你孙女很像?”
“胡说,我孙女比她可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