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番外三(4 / 4)

明青玉才是和他同龄的玩伴,绯玉才满周岁,走都走不利索呢,景熙就总是注意着照顾绯玉,比我做亲姐姐的都细心。”

“这几次家里见到景熙,我虽不大留神,却也知道只要绯玉在屋里,他必然是要留神看着绯玉的。绯玉也爱缠着他玩儿,他也不恼,也不嫌烦。”

陆溶心内霎时一松,只觉得灯又亮了天又暖了,连才刚不知道饥饱的肚子也又饿了。

只是黛玉的事儿还没说完,他忙注意着听:“绯玉这丫头你也知道,打一出生就是个小魔头,比青玉不知皮了多少。话都不会说就会发脾气。若说她生得确实是好,极招人喜欢,可长了这么大,性子却还是那样儿。”

“好歹是娘教得严,没叫她把性子养歪,出门在外或是见人,一概都不错,平日里也懂事知礼了。只是一惹起祸,还是那么让人操心。偶然犯了倔,轻易都转不回来。”

陆溶看黛玉眉头越皱越紧,忙打岔笑道:“我看绯玉倒是还好,再怎么着也比不上我和二郎当年能闯祸。”

黛玉白他一眼,眉头倒是松了些:“其实我倒不是担心绯玉脾气性子。我只是在想若外人不知道的也就罢了,景熙明明知道绯玉是个什么脾气,怎地还这么注意着她?”

“我做亲姐姐的有时候都被绯玉缠得受不了呢,他倒是真有耐性。绯玉纵然生得再好,也只是六七岁的小孩子罢了,脾气又是那样儿,我实在是想不通。所以我才问你,你十二岁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现在一看,同样是十二岁,你和景熙真是不一样……”

陆溶先还说:“玉儿不必但心……”后才反应过来,问:“玉儿这是觉着我十二岁的时候傻了?”

看他一脸委屈,黛玉终于松了眉头笑了,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景熙他五六岁上就遭了家中变化,心思比同龄人更敏感沉稳些也是有的。”

这话音一落,黛玉和陆溶都沉默了。

黛玉缓缓抱住陆溶,陆溶直接把黛玉紧紧搂在怀里。

半晌,陆溶笑道:“都过去了。”

黛玉也笑:“我有爹,有娘,有你,有青玉绯玉,还有清儿景岚,每日都过得很好。娘就是在天上看着我,应该也放心了。就是爹看见你好好的,娘也好好的,有我在你身边……”

唇上传来柔软的触感,黛玉闭上眼睛。

仁永十二年八月二十九,凉国公陆溶携凉国公夫人林晗启程回宁春。

仁永十四年三月,凉国公夫人林晗与林恭人林曦在宁春共建书院,起名为云鹤书院,下还设私塾,分男女班。

云鹤书院并下属私塾与其他书院一样,专有学田充作经费,只是渤海不比别省,请的先生多为秀才,少有举人。根据学生家庭情况不同,教材教学方式也分许多种。

不论学生是什么出身,年龄多大,只要祖上无犯罪之人,通过入塾考核,遵守私塾规章,再通过每年考核,都可一直在云鹤书院就读。

这是大燕朝中第一个收女学生的书院。

五月初,京中政令传至渤海。自即日起,大燕宫中女官出宫后,可依朝廷派发文书在各地开设店馆。

京中设外文学馆,聘任内文学馆诸位出宫女官为先生,专门收教女学生,朝廷照官阶发给俸禄。圣上任命楚国公夫人苏文皎为馆长,享正四品俸禄。外文学馆先在京中试行,再往各省推行。

八月,云鹤书院第一个由五名女学生组成的女班开课,授课先生为凉国公夫人林晗、林恭人林曦,陆千户陆清与司药张婉燕也偶然来上课。

仁永十五年三月,云鹤书院女班扩至五十九人,分为两班。

八月,云鹤书院女班报名者共有一百五十八人,录取许读书者一百五十六人,分为五班,女先生也多了数位。才出了月子的千户太太林晴雯也成了先生。

数年后,朝中在金陵、杭州、济南三地再设外文学馆。

大燕女子上学已不再是罕事。

林晗(1767-1866),字清雁,世称“云鹤先生”,大教育家,现代教育的奠基者,著名诗人、画家、军事家,以女子之身授正一品太傅衔,与林曦、林昭、林昐并称“林氏四杰”。

林晗祖籍姑苏,出生于京城,少时饱读诗书,武艺高强,一生足迹踏遍大燕版图,还曾远航至海外。

1785年,林晗与凉国公陆溶完婚。两年后,其与清莲先生林曦一同于渤海开设渤海大学的前身——云鹤书院,是天下第一个招收女学生的书院。其任云鹤书院山长四十年内,云鹤书院为大燕培养了数千人才,使渤海从“三年内无一进士”,变为人人向学、好学,为现代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99年,大燕与罗刹开战。林晗率十万大军从侧翼攻破敌军防御,重挫敌军,为漠克萨大胜做出重要贡献。

林晗与“苏家五子”、韩琼英、韩景岚、李明诚等相交甚厚,其诗以七绝、五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亦多咏山水田园。著有诗集《云鹤集》、《大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