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按照流程开始, 先是每个人开始进行自我介绍。
首先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陆公公说起。
陆昊初清了下喉咙,捏着嗓子说:“各位应该都认识我吧, 我是大内总管陆公公, 皇上的贴身小棉袄。”
他戏精上身,演得活灵活现的。
这一句话, 逗得那两位女生捂唇笑了起来。
陆昊初继续说:“每天皇上的起居饮食,都是我负责……我昨天晚上,看到将军,丞相,王爷依次拜见过皇上,随后皇上招来了张娘娘服侍, 我整晚都在寝宫外值夜, 没有看到有人进来,也没有看到有人出去。”
一旁的丞相灵魂发问:“那皇上这么大个人失踪了, 你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陆昊初叫了一声冤枉:“我再怎么盯着, 也不可能盯到被窝里去, 昨天晚上和皇上同床共枕的,可是张娘娘。”
随后就到了张娘娘自我介绍……
苏回一边听着, 一边用笔进行记录分析。
他一边写,一边思考着怎么让其他人忽略他是凶手, 又要如何甩锅。
他首先先要了解其他人的作案动机, 才能够根据信息,制定甩锅方式和策略。
这个剧本杀的选题是宫廷, 朝堂, 那么出现的人自然也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很多人都出于各自的原因, 想要杀掉皇帝。
宫中一呼百应的大太监, 众星捧月的娘娘,野心勃勃的当朝宰相,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以及他自己的角色,从角色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剧作者的意图。
似乎每一个角色都距离更高的权力一步之遥。
不过,权力的斗争太过明显了,肯定是最表面的一层动机。
真正的动机会是隐藏在下面的。
剧本杀经常会同时设置几个有动机的角色,这个时候玩家投票,认为谁更可能是凶手时,就要用到一个先决因素——杀人的迫切性。
削弱摄政王这个角色杀人的迫切性,让其他角色的理由更加成立,迫切性更高,他就越发安全。
苏回低头看着,他拿到的剧本上写着他杀人的原因:
今年发生了干旱和蝗灾,摄政王曾经多次申请赈灾拨款,可是皇上次次驳回,只批了少许的赈灾款项,还说要大办寿宴。
灾民眼看就要来到皇城,还形成了起义军,甚至开始有人通敌国外,皇城里面的人还在勾心斗角,贵族歌舞升平。
眼看第一批的灾民已经涌入皇城。
为了不让生灵涂炭,拯救黎民百姓,必须杀掉皇上。
否则整个皇城的倾覆就在旦夕之间。
身为摄政王,他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只能想出了这一条篡位夺权的计划。
苏回看到这里,对这个角色有些同情。
如果皇上靠谱一点,摄政王可能不会出此下策。
随后苏回开始细致分析。
关于他是凶手的提示语其实就在开篇词中,但是很多人并不会详细研究这些,大部分人会觉得开篇词就是引导大家进入剧情的,没有什么玄机,看过就过去了。
只有熟悉高级玩法的人,才会仔细逐字逐句研究,发现蛛丝马迹。
他是凶手的这一事实,剧作者也必然会呈现在剧本的其他部分,以及道具之中。
那么丞相的剧本之中可能会对现在的皇城形势有着详细描写。
苏回看了看扮演丞相的年轻人,还好,这个人不像是个老手,如果他玩的剧本杀次数不是太多,可能会忽略掉这些隐藏在剧本之中的提示。
摄政王的杀机是大环境造成的,迫切性看起来是在个人生死恩怨之下。
如果有其他角色有强烈的个人恩怨,或者生死危机,会更为适合甩锅。
这甩锅不能甩得太过明显,必须一击即中。
几个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最后一个轮到了苏回。
苏回一上来首先道:“今天,是我把陆神捕请过来的。”
这一句话偷梁换柱,又明示了人物关系。
苏回在悄悄给众人种下潜意识。拉近自己和侦探的关系。
神捕是他找来的,他都主动叫神捕查案子了,怎么会有这么大胆的凶手?
苏回继续道:“皇帝是十二岁继位,我从十三年前皇帝继位就开始辅佐他,一直是作为摄政王。我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朝中的大小事务,他都会找我商量。昨天晚上,我是在相爷之后来拜见皇上的,我们聊了几句朝堂政务,随后我离开,看到皇上晚上翻了张娘娘的牌子。我走的时候,皇上还是好好的,一切并无异常。”
按照众人的供词推断,最后见到皇上的应该是娘娘,她半夜醒来,发现皇上不在寝宫,急忙叫守在殿外的陆公公,可是谁也没有见到皇上的下落,这才急忙找了摄政王入宫。
剧本在这里进行了一个设置,外出的太监在宫门外找到了摄政王,急忙把他迎进宫中。
作为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