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离宫时, 表情很不好看。因为司马懿附在他耳边,说了刘协的请求。
他想救袁绍出来。
本身刘协被严加看管,别说袁绍, 就是随便一个文官武将他都见不到。把这事告知司马懿,很明显, 是希望他们司马家出手。
天子求助无门,是一回事。可求到他们司马家,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等身边人都退下, 司马朗拉着司马懿就关门训话。
“如今天下大乱, 袁术居豫州而环四视。你我皆在他手下, 却要逆行, 得罪虎狼之辈,可知后果?”
司马懿在最初的兴奋过后,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 知晓了其中的关系利害,反而有些后悔,司马朗见他脸上露出悔意,叹了口气, 转而责备起自己。
他一直就有辞官的打算,架不住刘协苦苦哀求, 结果一拖再拖, 拖到司马懿和刘协有了友谊,刘协把主意打到司马懿头上。
“是为兄不是, 顺从陛下之意, 将你带去宫中。你少有玩伴, 陛下亦是。让你与陛下交心, 说到底还是我之过。这几日我会替你告假, 你在家中好好反思罢。”
说罢司马朗抽身离去,将书房留给司马懿。
司马朗原本想经过一夜深思熟虑,司马懿会痛改前非,不想第二日司马懿穿戴整齐,要与司马朗议事。
司马朗教导司马懿多年,一直都是以长者身份,而现在,司马懿要求以平等身份讨论。
“今日请阿兄来,是为一叙天下大事。”
司马懿尚且年轻,还是在司马朗身边长大,眼下忽然要论天下事,有一瞬司马朗是想笑的。
不过司马朗还是尊重了司马懿的决定,二人对坐在亭下,着一壶温酒,于旧事谈起。
“你可还记得当年在温县种种。”几杯酒水下肚,司马朗话也多了不少。
“昔年长公主入温县,汉家公主,流落宫外,谁见了都说可怜。而现在,无人不叹长公主手段,无人不惊长公主,相比天子,她才是那个收复汉室江山的人。”
刘协无错,相反作为一个天子,他比先前几位帝王优秀许多,唯一的不幸,恐怕就是刘意太过出色。
出色到掩盖了刘协的光芒。
“若为男子……”
“长公主是长公主,陛下是陛下。”司马懿打断司马朗的话,“阿兄,儒家大统不可更改。”
司马朗沉默了会,随即消磨心中那点假设,听司马懿讲究他的所思所想。
“昔日董卓进京,长公主出逃,何人能料到今日之局面。同样,今日亦不过是董卓进京再现,袁术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然不得民心,士族多有不满之声。下,不可为民,上,天子厌弃,其身后,多是山贼绿林,纵得一时之利,却难叫万年太平。”
这话司马朗听进去了,“这便是你数日来的结论。”
司马懿双手捧着酒具,“阿兄曾经在朝为官,依阿兄所见,洛阳与此地相比,如何?”
都是天子脚下,就算做不到繁华富足,也该是民安定。
不幸的是,这里甚至比不上隔壁荆州。
讲完袁术的表面现象,司马懿又问起近来袁术动作,“我听闻徐州动乱,江东趁机攻打徐州,袁术只派四千兵马支援徐州。如何能挡江东大军?”
这事司马朗也推测过,“先前大军往荆襄去,暂无精力面对江东。”
司马懿道出一条消息,“陛下告诉我,江东专攻豫章了。”
司马朗眼皮子一跳,豫章是袁术的地盘,现在袁术大半兵力在荆襄,直接把袁术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在这这么久,袁术兵马是什么样子,他再清楚不过。
司马朗不由压低声音,“此事是真是假?”
司马懿反问司马朗,“是真?阿兄便会帮助陛下吗?”
不,司马朗的选择更偏向保守。他身为一家之主,更多时候是保全家族实力,而不是学那些士族,来一场豪赌,搏的功名利禄。
于是司马朗没有再问,只是说,“仲达,你有才能,还有时间,待天下大定后,明堂之下,自有你的位置。”
司马懿却道,“阿兄,明堂之上坐的是天子。”
司马朗此刻生出几分悔意,带了司马懿进宫,做起天子之友。
他忍不住问,“你当真?”
司马懿有些兴奋,声音拔高不少,“阿兄,人于一生,不求名,不求利,还有何意义。我想赌一把。”
袁术多行不义,必将自取灭亡。孙坚为长公主臣子,也不敢对陛下动手。刘表年事已高,只守不攻,其他诸侯皆不成器。一旦袁术败下来,就是天子重振之日。
这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他自然要做刘家臣子。
**
自曹操入荆州后,荆州大部分士族都把注意力放在曹操身上。
刘表年事已高,膝下两个儿子虽然孝顺,可在政事上,完全比不了曹操。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