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2 / 7)

白峰趴在桌子上,已经旁若无人地睡着了。

这段时间他吃好睡好,什么事都有人照应。原本干瘪瘦小的邋遢老头子现在面色红润,脸颊上都有肉了。

看他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模样,谁能想到他曾经在地狱里煎熬的不幸。

王上校咬咬牙,到底还是给这事儿定了性:“让他睡吧,给他拿条毯子来。也上了年纪了,别闹得感冒了。”

秘书赶紧领命,又跑回去拿毛毯。

其实现在天色已经转暖,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照在人身上简直嫌热,哪里会着凉呢?

不过白峰的身体状况糟糕倒是事实。还是小心点儿吧,受了那么多折磨,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的,总要好好过剩下的日子。

唉,他这情况,以后要怎么办?研究所是可以继续给他发工资,毕竟这么大的单位,虽然穷,但也不至于少了他一口饭。

他已经没有家人,他精神状况又不好,后面天长日久的,谁来照顾他呢?

秘书拿来了毛毯,一边暗自叹气,一边给白峰披上。白峰睡得香极了,甚至还淌出了口水。

秘书赶紧将他压着的本子挪了出来,省得口水泡糊了钢笔字。

他的视线无意间扫过纸上的内容,不由得发出声惊呼:“是驱逐舰。”

王上校不耐烦道:“大呼小叫什么呀?谁不知道是驱逐舰。”

秘书已经迫不及待地翻看笔记内容。他虽然搞行政工作,确实60年代舰船专业出身的大学生,老底子还在呢。

他声音颤抖:“是驱逐舰的设计稿。”

准确点讲,除了没有图纸之外,这厚厚的一本笔记简直可以看得上驱逐舰的全套资料了。

当然,有些核心技术书写的十分简略。但大框架已经完全建起来了。

所长抢先一步,抓起笔记本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他在驱逐舰上泡了10多年,一打眼,就知道这本笔记的技术含量。

他狼吞虎咽,将本子从头翻到尾,连日影西斜,天光渐渐淡去,都一无所觉。

待他看完最后一页纸,窗外暮色早已风声四起。

所长长长地嘘了口气,沉声道:“把电视机打开。”

王上校原本一直凑在他身旁,伸长了脖子跟着看笔记上的内容。这会儿听了领导的吩咐,他赶紧去开电视机。

谢天谢地,虽然之前它糊了,但这会儿一拧开关,它还是兢兢业业地开始了工作。

屏幕亮了,播放的是新闻。

1981年的电视节目,远远没有十几二十年后丰富多彩。新闻播报是最常见的形式,每个礼拜有几天固定时间播放话剧,一个礼拜才能看一集电视剧。

大概正因为如此,电视大学的课程反而显得吸引人了。

大家耐心等待,希冀新闻结束后能够出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虽然新闻里的严打活动很激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虽然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人脸上喜气洋洋。虽然各家单位都掀起了改进技术,现代化管理改革的热潮。他们看着也很高兴,但热闹是别人的,他们关注的重点可是驱逐舰。

然而不知道电视机到底在想什么,放完新闻之后,它居然开始播放话剧《救救她》。

好吧,大家都承认,这是部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可大家真没耐心看呀,他们需要的不是文艺作品的熏陶,他们只想要驱逐舰的资料。

众人耐着性子,愣是逼着自己从头看到尾,希冀画面一转,就出现了舰艇乘风破浪。

然而一个多小时的话剧放完了,电视屏幕居然出现了雪花图案。

所有人都傻眼了。

王上校亲自上前,试图调出更多的台。可一个雪花连着一个雪花,唯一出现的江海电视台播放的是京剧表演《萧何月下追韩信》。大家看到阿庆嫂的时候,已经内心充满了绝望。

田蓝等人全程旁观。

也许是因为谁都无法感同别人的身受,他们对驱逐舰的资料比不上研究所的人迫切,反而还能认真地盯着电视机,看周信芳老先生等人的表演。

漫长的戏腔唱完了,电视机又恢复了雪花图案。

这一回,是都结束了,什么都没有。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白峰打呼噜的声音。

他太疲惫了,睡到现在居然没有醒。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目光都集中到了白峰身上。还有人试探着看领导,想请领导指示,下一步他们该怎么办。

王上校微微皱着眉,半晌没吭声。

最后还是所长发了话:“让他睡吧,别打扰老人家。”

好在眼下天热,即便入了夜,气温降的也不厉害。给他裹好毯子,倒不担心他受凉。

王上校又做安排:“拿张行军床过来,把被褥铺好,要是他醒了,还能上床睡。”

秘书赶紧去张罗。不多时,一张行军床就安排在墙角放着。